阿里巴巴正加速推进其“AI to C”战略,而夸克作为该战略的核心力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自DeepSeek在春节前后掀起AI热潮以来,夸克团队几乎未停歇,持续迭代产品,力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夸克团队深知“AI to C”领域远未到达终点,市场瞬息万变,新的趋势可能随时涌现。因此,他们保持着高度的警觉与灵活性,不断调整策略。然而,随着C端用户争夺战的加剧,夸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AI行业观察家杜昭看来,夸克与豆包在生态位上的竞争尤为激烈。2024年,豆包凭借强劲实力与夸克展开角逐,而随着DeepSeek的崛起,更多浏览器玩家也加入了这场争夺战,使得“AI to C”的竞争格局愈发激烈。
面对新变量的压力,夸克不得不加速进化。据悉,夸克将在2025年发力多模态、AI Agent等关键方向,并已着手扩招相关人才。然而,夸克并不打算参与DeepSeek等公司的开源模型技术竞争,而是专注于自身的特色发展。
夸克自2023年11月推出自研大模型以来,便正式加入了C端用户的AI大战。与ChatGPT、DeepSeek、豆包、Kimi等产品相比,夸克在产品形态和底层逻辑上都有着显著差异。夸克并未将所有功能入口集中于单一的搜索/对话入口,而是保留了文档、网盘、扫描等多种工具入口,且其商业化模式也与这些大模型公司大相径庭。
随着阿里确定重注“AI to C”战略,夸克在阿里的战略价值也发生了变化。阿里急需挖掘新的增长机会,而C端市场最大的增量空间正是AI。夸克在2024年的表现让阿里核心层看到了在AI C端市场的希望。夸克在年度下载量、年度月活两个关键数据上达到了创立以来的新峰值,成为疫情以来阿里各C端产品中用户增幅最快的产品之一。
阿里决策层已点将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吴嘉为“AI to C”的负责人,并希望在2025年在“大模型及应用(软)、智能硬件(硬)”两个维度的C端市场取得明显进展。吴嘉是阿里内部少数带队做成过“大C端产品”的年轻高管,正是他带领夸克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用户量的快速增长。
围绕吴嘉,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和阿里智能互联事业群已成为阿里“AI to C”的轴心。两大事业群之间并无直接隶属关系,分别负责推动阿里在“AI to C”中大模型、应用方向以及智能硬件方向的战线。虽然两大事业群的工作风格和模式不尽相同,但在吴嘉的统筹下,它们将加大协作,共同承担阿里AI to C业务。
夸克在2024年的用户增长出现了三个激增时刻:年初、暑期、年底。这与豆包的用户增长节奏并不相同,主要是由于两者的用户增长逻辑不同。夸克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精准把握市场机会和用户需求,成功实现了用户增长。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夸克正面临新的挑战。
夸克的工作风格和氛围与阿里内部多个部门有着显著差异。夸克是阿里内部的“超稳定”单元,离职率低,沟通成本低,配合默契。夸克团队以青训人才和年轻人为主,重视校招,团队成员性格纯粹,充满活力。夸克内部对于“简洁、高效、直接”有明确要求,不鼓励炫技式研发或产品开发,而是注重效率和实用性。
尽管夸克在“AI to C”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潜力,但面临的挑战依然巨大。夸克需要超越竞争对手,抢占市场先机,并在整合不同部门、协同资源方面做出努力。整个窗口期的时间有限,夸克必须在这个周期内搏出身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