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网红抹黑企业牟利:正义之名下的流量生意?

   时间:2025-02-14 11:03:1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短视频风靡的当下,网红与企业之间的冲突事件屡见不鲜,这些冲突不仅考验着企业的应对能力,也折射出网络舆论场的复杂生态。

一些网红通过挑战企业权威,成功吸引了大量关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即便在法律诉讼中败诉,也能在舆论场上赢得“民心”,将企业推入舆论漩涡。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战,不少企业感到束手无策,就连以个性鲜明著称的首富钟睒睒也曾无奈感慨网络戾气的盛行。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涨粉策略悄然兴起:网红们开始以弱势群体代言人的身份,挑动大企业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对立。他们利用民众的朴素情感,将商业行为上升到道德乃至爱国的高度,以此激发争议,吸引流量。从农夫山泉到外卖平台,众多企业纷纷中招,成为网红们炮轰的对象。

以网红刘雯为例,她凭借对某外卖平台的“讨伐”一战成名,被网友誉为“正义女侠”。然而,深入分析其言行,不难发现其中的夸大其词与造谣成分。刘雯曾在视频中声称顾客支付的41元配送费中,骑手仅获得3.5元,但事实却是骑手收到了38.6元。她还夸大了法院对其的判决结果,将5万元的赔偿和5天的道歉期限夸大为50万元和30天,以此制造更大的舆论风波。

刘雯的“拱火式道歉”也颇具特色,她以道歉为由头制作了大量视频,采用阴阳怪气的文风,非但没有平息争议,反而进一步加剧了舆论的对立。这一系列操作不仅让她的粉丝量迅速飙升,还带动了直播带货的火爆。在某次直播中,她的观看人数达到了之前的50倍,带货销售额也实现了大幅增长。

然而,刘雯的行为并非个例。在短视频平台上,越来越多的网红开始模仿她的套路,通过抹黑企业来赚取流量和金钱。他们立人设、找靶子、制造争议话题,掀起舆论冲突,进而实现直播带货的变现。这种新型网红致富路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利益,还破坏了网络舆论场的生态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网红在抹黑企业的同时,往往也会推出同类产品的链接进行带货。他们利用民众的愤怒和同情情绪,通过焦虑营销和争议性话题切入市场,收割利润。然而,他们所带货物的质量却往往经不起推敲,有些甚至是三无产品或已经发霉的商品。

企业的正当权益需要得到保护。在短视频时代,虽然大众拥有了更多的表达权,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造谣、抹黑企业。正常的商业竞争和商战是市场经济活跃的表现,而谣言和阴谋论只会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同时,对于那些打着“为民请命”幌子获取流量的网红,我们也应该保持警惕。他们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还破坏了社会的信任基础。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事实上,已经有相关法律法规对民营经济及经营者的权益进行了保护。例如,《民营经济促进法》征求意见稿就明确规定了民营经济组织及经营者的人格权益受到恶意侵害时的法律救济途径。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实施,将为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总之,在短视频时代,我们需要理性看待网红与企业的冲突事件,既要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也要引导网红们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