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全球车企销量榜单的揭晓,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中国车企的崛起。比亚迪和吉利首次跻身全球前十,分别占据第五和第十的位置,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的强劲势头。相比之下,海外车企普遍面临增长瓶颈,引发了市场对车企经营风险的新一轮担忧,特别是利润下滑和负债增加这两个敏感指标。
在讨论车企负债风险时,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评估负债的合理性。除了负债的绝对数值,更重要的是负债是否能驱动企业的确定性增长。全球主流车企普遍拥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多数在60%以上,部分甚至超过80%,这反映了汽车行业的资本密集型特征。
在债务总额方面,大众、丰田、通用、福特、宝马和奔驰等巨头均拥有超过万亿元的债务,其中大众更是超过3万亿元,丰田紧随其后,远超比亚迪和吉利。然而,高额负债并不意味着必然的风险,关键在于负债的性质和用途。
车企负债主要分为四类:被动负债、主动负债、隐性负债和危险负债,每种负债带来的风险各不相同。被动负债主要源于固定资产投资,如扩大产能的厂房和设备投入。这类负债的风险取决于新产能能否转化为实际的销量和收入。以比亚迪为例,其巨额的产能投入带来了销量的爆发式增长,成功地将被动负债转化为增长动力。
主动负债则主要体现在研发投入上。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时期,研发投入成为车企竞争的关键。欧美车企在智能化方面投入巨大,但成效不一,部分车企因此面临风险。相比之下,中国车企如比亚迪,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带来了DM-i混动技术、刀片电池等一系列技术成果,有效覆盖了主动负债的风险。
隐性负债主要包括应付账款等无息负债,这部分债务的增加容易被误解为车企付款能力不足。然而,应付账款的高低需要结合营收规模来判断。以中国主流车企为例,上汽集团和比亚迪的应付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较低,这得益于它们的庞大规模和快速增长的营收。较短的账期也意味着供应商能够更快回款,增强了供应链的稳定性。
危险负债主要指有息负债,它通常伴随着刚性的偿债周期和更高的利息成本。从全球范围来看,海外车企的有息负债占比普遍较高,而中国车企则相对较低,这意味着中国车企的短期债务风险相对较低。
在中国主要车企中,比亚迪、赛力斯和长安的有息负债占比尤其低,特别是比亚迪,其快速扩张并未导致有息负债的快速增长。这种健康的债务结构为比亚迪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在全球汽车产业经历重大变革的背景下,单纯依靠数字分析来判断车企的风险程度是片面的。负债是否构成风险,关键在于它是否帮助车企形成了关键竞争力。当债务流动的方向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保持一致时,负债就不再是负担,而是通往未来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