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乘用车市场在2025年开年首月展现出显著波动,据乘联会最新数据揭示,全国乘用车厂商1月份新车批售总量达到210.1万辆,却遭遇了同比微降0.3%和环比大幅下滑31.6%的双重挑战。
市场竞争格局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分化,自主品牌凭借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份额显著扩大,1月批售份额已突破68%,较去年同期跃升8个百分点,确立了明显的市场领先位置。相反,合资品牌则面临新能源消费热潮下的严峻考验,市场份额持续受到侵蚀。
尽管1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的批发、生产和出口量均触及历史低位,但业界对2025年全年的车市走势仍持乐观态度,普遍预期将呈现“低开高走”的趋势。
展望未来,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无疑将更加白热化。头部车企凭借技术积累、品牌影响力及渠道优势,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车企则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环境。智电产品的技术创新、产品差异化及成本控制能力,将成为决定车企市场成败的关键。为此,车企需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等关键领域持续加大投入,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在海外市场上,比亚迪的表现尤为亮眼,1月份海外乘用车销量达到66,336辆,同比大幅增长83.4%,预示着海外市场将成为其新的销量增长点。
吉利汽车通过多元化布局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势头,1月份批发销量达到26.7万辆,同比增长24.9%。其旗下多个车型销量均超过2万辆,得益于清晰的品牌定位和坚定的新能源转型策略。吉利银河系列更是以同比增长134%的佳绩,成为销量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奇瑞汽车也延续了其市场增长势头,1月份销量达到22万辆,同比增长11.6%。多品牌战略的顺利推进和产品创新的持续突破,是其市场表现持续走高的关键。
然而,并非所有车企都能分享这份喜悦。长安汽车、一汽大众、上汽大众、长城汽车及特斯拉中国等中游车企,在1月份均遭遇了销量下滑。其中,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等传统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消费浪潮下,面临巨大挑战,市场份额持续丢失。
尽管如此,仍有部分车企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上汽通用五菱凭借新能源产品的热销,1月份销量同比大增96.5%,其中宏光MINIEV等小型电动车深受消费者喜爱。广汽丰田也成为主流合资品牌中的少数增长者,1月份销量同比增长11.7%,得益于其品牌底蕴和持续的终端让利策略。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劲增长趋势已不可逆转,政策扶持、消费者环保意识提升以及技术持续突破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市场的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传统合资品牌需加快新能源转型步伐,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则需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多元化发展力度,以巩固其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