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郑州市的航空港区,比亚迪总装工厂的繁忙景象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缩影。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落,比亚迪招聘中心门口早已人头攒动,求职者们排起长龙,期待能加入这家新能源汽车巨头。窦银龙,一位35岁的本地居民,便是众多应聘者中的一员。他之前在外地从事汽车维修工作,得知比亚迪在“抖音”上发布的招聘信息后,毅然决定返乡求职。如今,他仅需十几分钟车程便能从家抵达工厂,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比亚迪郑州工厂的生产线上,一辆辆“宋Pro”新能源汽车正有序下线。据郑州比亚迪人事经理任永斌介绍,该工厂在2024年第一季度计划招聘2万名员工,涵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等多个领域。这一举措不仅满足了工厂自身的发展需求,还为周边地区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截至2月初,郑州比亚迪已吸纳约6万名产业工人,其中九成以上来自郑州及周边地市。
郑州航空港区在保障企业用工方面同样不遗余力。通过线上发布招聘信息、线下组织招聘会以及必要时组织务工包车等多种方式,该区全力确保企业用工需求得到满足。得益于这些措施的实施,郑州比亚迪工厂在短短不到4年时间内,已发展成为比亚迪现有连片面积最大的整车基地。
在这里,3秒便能下线一个动力电池电芯,不到1分钟便能下线一台新能源车。2024年,郑州比亚迪工厂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达到了54.5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69.8%。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比亚迪的强大实力,也凸显了郑州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的蓬勃发展。
郑州比亚迪工厂的成功只是郑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24年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了98%,汽车产量更是突破了110万辆大关,成功迈入全国第一方阵。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强势崛起。
走进位于郑州市经开区的上汽郑州新能源电池工厂,智能化流水线上的机械臂在AI模型的精准控制下,安全高效地抓取电芯。这座总投资20亿元的工厂于去年10月投产,具备30万台(套)动力电池的产能。它的投产不仅提升了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的整车生产能力,也使得郑州成为了上汽集团在全国最大的乘用车生产基地、数据基地和出口基地。
除了乘用车领域外,郑州本土企业宇通客车同样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作为中国最大的客车制造商之一,宇通客车已开发出重卡、物流车、市政用车等全系列燃料电池整车产品。2024年,该公司累计销售客车4.69万辆,同比增长28.48%;其中出口销量达到1.4万辆,同比增长37.73%。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推动了郑州经济的快速增长,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对于河南这个人口大省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无疑为更多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等多层次利好的带动下,郑州成功抓住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