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投资界,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姚海波近期对机器人商业应用的看法引起了广泛关注。他认为,相较于自动驾驶,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可能会更快,甚至有望超越前者。
姚海波的投资生涯中,硬科技领域一直是他的重点关注对象。早在自动驾驶行业初露锋芒时,昆仲资本便已涉足其中,成功投资了包括小鹏汽车、速腾聚创和文远知行在内的多家自动驾驶公司。其中,小鹏汽车在2020年成功登陆美股,速腾聚创和文远知行也预计于2024年上市,这些成功案例为昆仲资本在硬科技领域的投资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姚海波的目光并未局限于自动驾驶。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广泛应用,他开始将关注点转向人形机器人。在深入调研后,他发现人形机器人在养老院、工厂、甚至养猪场等多个场景中都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尽管当前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尚不完善,仍在学习叠衣服、倒水等简单动作,但姚海波坚信人形机器人的长期价值。
面对机器人公司普遍面临的商业化挑战,姚海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在行业早期,TO B客户对产品的容忍度较高,更关注机器人如何提升作业效率,而非其智能化程度。因此,机器人公司应抓住这一机遇,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
同时,姚海波也指出了机器人公司面临的紧迫性。他认为,留给人形机器人公司的时间只有2025年这一年。机器人公司要么在这一年获得一定收入和订单,要么在其领域保持技术领先,否则将面临生存危机。这种看法体现了商业世界的残酷性,但也激发了机器人行业的竞争活力。
在投资机器人公司时,姚海波注重的是公司的技术领先性和明确的产品应用。他强调,现在除了人形机器人领域外,其他方面的技术和硬件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他更看重那些在应用场景上已有明确突破的公司。
对于机器人公司的商业化路径,姚海波提出了“先研发某个场景的专用机器人,再做覆盖多场景的通用型机器人”的策略。他以达芬奇机器人为例,指出即使只专注于医疗手术场景,也能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谈到机器人公司的生存策略时,姚海波提出了“勇攀高峰,沿途下蛋”的观点。他认为,机器人公司既要追求技术领先,又要注重产品应用。即使产品存在不足,也要尽快推向市场,进入客户供应链中。这样不仅能获得宝贵的市场反馈,还能为后续的技术升级和产品改进奠定基础。
姚海波还指出,机器人行业的窗口不会轻易关闭。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机器人领域的创业机会始终存在。对于有眼光的投资者和创业者来说,这条道路上充满了未知和机遇。
在谈到未来昆仲资本的投资方向时,姚海波表示将继续关注机器人行业的核心部件和新技术物种。他认为,虽然传统零部件在机器人中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但新的技术突破和定制化解决方案的开发仍将是机器人公司的重要竞争力。
最后,姚海波对机器人公司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要勇于尝试新产品,即使产品存在不足也要尽快推向市场;二是要保持对通用机器人的研发心态,尽管当前市场上存在通用与非通用机器人的分歧,但最终机器人技术一定会朝着通用化方向发展。
姚海波的观点不仅为机器人公司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也为科技投资界带来了新的思考。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机器人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机器人行业的竞争也将愈发激烈。只有那些能够紧跟技术潮流、不断创新和拓展应用场景的机器人公司,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姚海波的投资经验和行业洞察为机器人公司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未来的发展中,机器人公司应继续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同时注重市场应用和客户需求,以实现更加快速和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