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汽车近日揭晓了一项详尽的结构改革蓝图,旨在扭转业绩颓势。据披露,该计划涉及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一系列重大调整,其中包括关闭泰国等地的三家工厂,并将中国市场的产能削减三成。
作为改革的一部分,日产预计在2024财年(截止至2025年3月)将投入高达10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47.52亿元)的结构改革费用,并计划在接下来的财年中继续追加相关支出。这无疑将给公司的业绩带来不小的压力。
报道指出,日产预计2024财年将会出现800亿日元的亏损,而上一财年则为盈利4266亿日元。这一预期亏损的背景,部分归咎于美国业务的疲软。由于产品竞争力下滑,日产不得不增加销售激励支出,这无疑进一步加重了业绩的负担。
为了推动业绩的复苏,日产汽车社长内田诚在去年11月宣布了一系列激进措施,包括削减20%的产能(约100万辆)和裁员9000人。公司计划在2026财年(截止至2027年3月)前,将固定成本每年削减3000亿日元以上,同时变动成本削减1000亿日元。
在中国市场,日产汽车将削减50万辆的产能,并计划在2024年关闭位于江苏省的一家乘用车工厂,从而使中国市场的年产能降至100万辆。公司还将在其他地区再削减50万辆的产能,使全球总产能降至400万辆。这一系列举措显示出日产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深度调整的决心。
在人员调整方面,日产计划在全球管理部门裁员2500人,在工厂裁员6500人。同时,公司还将在全球范围内关闭三家工厂,并在美国的两家工厂通过调整轮班方式来控制产量,以期通过这些举措来降低运营成本。
此次改革计划的公布,标志着日产在重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此前,日产在重组计划的制定上曾被认为进展缓慢,而此次则明确了具体的实施细节,显示出公司对于未来转型的坚定决心。
面对业绩下滑和市场挑战,日产汽车正通过一系列的结构改革措施,力求实现业绩的复苏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这些举措的实施效果,将值得业界和消费者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