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比亚迪以其震撼性的发布会,在中国汽车市场掀起了轩然大波。这场发布会以“开创全民智驾时代”为主题,迅速成为行业内外热议的焦点。比亚迪之所以能够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关键在于其推出的车型在增加配置的同时,价格并未上涨。
“智能驾驶,从勉强可用到既好用又安全,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层次!”某位业内知名人士在朋友圈发表观点,“我们将继续努力,保持领先,不断进步!我强烈推荐大家试驾鸿蒙智行旗下的问界、智界、享界,以及即将推出的尊界车。”
“降低成本,让基础智能驾驶辅助技术普及,这是值得称赞的!然而,混淆高阶智能驾驶的概念,将基础入门级智能驾驶辅助技术吹嘘为高阶智驾,这是不恰当的!”这位业内人士继续说道,虽然没有点名,但所指何人已不言而喻。
华为近期在智能驾驶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已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拥有极大的话语权。然而,比亚迪的强势入局,似乎让华为的领先地位受到了挑战,至少在普通消费者心中产生了波动。
“比亚迪的海鸥车型,售价仅7万多元,就已实现了高速领航辅助功能。那些售价高达几十万的新能源车,还怎么拿智能驾驶当卖点?如果比亚迪年底真的让天神之眼C在全国范围内开放使用,其他车企还怎么宣传?”身边的一位朋友如此吐槽,虽然言辞略显犀利,但道理却一针见血。
对于智能驾驶系统的实际体验,不同系统之间确实存在差异。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可能并不太在意这些细微的差别。至少在营销层面,随着比亚迪的加入,2025年成为了“智驾普及”的关键一年,各家车企在智能驾驶方面的领先优势将不再那么明显。
回顾去年的报道,一篇关于《高阶智驾,该收费吗?》的文章中,曾列出了一张由“新出行”统计的表格,涵盖了特斯拉、蔚来、小米、极越、极氪、飞凡、智己、领克以及拥有华为背书的鸿蒙智行全系等多个品牌。这些品牌在高阶智驾收费方面,主要采用了买断和订阅两种方式。
特斯拉、小米、极越等品牌选择一次性购买高阶智驾的终身使用权;鸿蒙智行全系与阿维塔、深蓝等品牌则同时提供买断和订阅两种方式;而蔚来则采用按月付费的方式。相比之下,理想、小鹏、比亚迪等品牌则将高阶智驾的硬件成本直接包含在车价内,但通常只在高配和顶配版本中提供。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吸引消费者,许多品牌虽然表面上对高阶智驾进行收费,但实际上却推出了“限时免费赠送”的促销活动。这也不难理解,在智能驾驶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之前,让消费者买单并不容易。
随着比亚迪即将交付超过400万辆标配天神之眼且软硬件均免费的新车,消费者对高阶智驾的认知将越来越深入。这可能会让高阶智驾收费变得更加困难。例如,即使特斯拉的FSD系统进入中国市场,又有多少人愿意花费6万多元购买呢?
再以小鹏为例,这家新势力造车企业本周发布了旗下热销B级纯电轿车P7+的用户调研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P7+是行业首个全系标配图灵AI高阶智驾(NGP)的车型,且不选装、不收费、不订阅。这三个关键词不仅代表了小鹏未来的战略方向,也预示着整个汽车行业的新趋势。
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已经从一款产品的“加分项”转变为“必选项”。这一转变使得单独收费,尤其是软件单独收费的难度越来越大,而全系硬件标配则变得愈发重要。除非能够推出真正领先的L3级自动驾驶技术,将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否则车企们可能只能通过自掏腰包的方式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