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与本田的合并计划突遭终止,这一戏剧性的转折让汽车行业为之震惊。2025年2月13日,日产、本田及三菱联合宣布,他们已决定放弃合并,转而寻求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框架内继续合作。
这一决定距双方宣布合并计划尚不足两月。本田提议改变合作结构,不再寻求建立联合控股公司,而是希望通过股权交换,使本田成为母公司,日产成为子公司。这一变动显然触动了日产的敏感神经,双方因此在关键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据悉,本田管理层在谈判中向日产施加了压力,要求进一步裁员和削减产能,但日产方面对此表示抗拒,坚持认为自身有能力自力更生。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的僵持不下,加之本田对日产决策速度的日益不满,最终导致了合并计划的破裂。
日产汽车在宣布分手的同一天,还发布了第三财季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其营业利润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78%,至311亿日元,并出现了141亿日元的净亏损。面对如此严峻的财务状况,日产公布了一项积极的扭亏战略,计划到2026财年削减约4000亿日元的成本,并全球范围内裁减2500名销售和行政部门的职位。
然而,日产的困境并未因此结束。据路透社报道,本田和日产在新公司持股比例、本田管理层希望控制日产以及日产扭亏计划进程缓慢等问题上均存在分歧。这些分歧的存在,无疑加剧了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宣布分手之际,日产汽车并非孤立无援。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证实,他们正在就收购日产汽车股份进行探索性谈判。尽管刘扬伟表示购买股份并非其目标,而是希望与日产在不同电动汽车项目上合作,但这一消息无疑为日产带来了新的希望。
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制造商,正寻求在电动汽车领域实现业务多元化。他们计划与日产等汽车制造商合作,涉足电动汽车市场的不同领域。这种分散参与的策略,有助于他们从行业增长中受益。
对于日产而言,与富士康的合作可能意味着利用后者在制造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优势,加快新电动汽车的开发和生产。这无疑将为日产在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提供有力支持。
然而,日产的未来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尽管有富士康等潜在合作伙伴的观望,但日产仍需面对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实现业务的快速转型和扭亏为盈,将是日产接下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