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复旦科研团队:新技术让废旧锂电池“重获新生”?

   时间:2025-02-15 08:12:0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电池老化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电子设备用户。手机电池逐渐失去充电能力,电动车续航里程不断缩减,特别是在寒冷环境下,电池的性能更是大打折扣。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电池使用量的激增,废旧电池的处理问题也日益严峻。然而,近日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为这一难题带来了曙光。

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电池的老化过程与人体健康衰退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关键在于电池内部的活性锂离子。锂离子的损失是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基于这一发现,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如果能有效地补充这些损失的锂离子,就能显著提升电池的使用寿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研发出一种特殊的锂载体分子,其功能宛如一剂“电池良药”,通过精准注射的方式为电池“补给”锂离子。

据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研究团队成员高悦介绍,这项技术如同“精准治疗”,能够使电池在使用后恢复到接近初始状态。以商用磷酸铁锂电池为例,传统上这类电池在使用2000次后容量会显著衰减,面临报废。而采用新技术后,电池即便在使用12000次后,仍能保持接近全新的“健康”状态。

那么,这种神奇的锂载体分子是如何诞生的呢?研究团队巧妙地结合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化学知识,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数字化,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通过引入有机化学、材料工程技术等多领域知识,团队在无数次的实验后,终于筛选出了这种具有高效锂离子传输能力的新分子。

高悦进一步指出,这种锂载体分子不仅修复商用电池效果显著,而且成本相对较低,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还有望为开发新型绿色电池提供有力支持。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通过了多种电池的测试验证,并吸引了国际顶尖电池公司的关注与合作。团队正积极推进技术的商业化进程,期待能够尽快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解决电池老化问题贡献一份力量。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