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迈出了重要一步,极氪控股领克的交易于2月14日正式宣布。极氪通过此次收购及注资,以51%的股权成为领克的大股东,而吉利汽车则保留49%的股份。
这一内部整合举措,实际上透露出吉利在新能源市场竞争中的深远布局。极氪科技集团的成立,标志着吉利在新能源转型上的决心和魄力。此举不仅优化了内部资源配置,还提升了资本合规性,为吉利在中高端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注入了新的活力。
受该消息提振,吉利汽车和极氪的股价均有所上涨。吉利汽车在港交所收盘上涨4.13%,市值达到1727亿港元;极氪在纽交所盘前也录得了4.5%的涨幅。尽管成交量未出现异常波动,但资本市场对这一整合持谨慎乐观态度。
吉利此举旨在解决旗下品牌间的同业竞争问题,提升整体合规性。极氪与领克的双品牌战略看似分工明确,极氪主攻高端纯电市场,领克则瞄准混动市场。然而,同业竞争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技术共享与品牌区隔之间的平衡,需要极氪和领克谨慎处理。
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表示,此次整合旨在理顺股权关系,减少关联交易,消除同业竞争。这一举措不仅满足了资本市场的合规性要求,也为极氪和领克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与资本的“对赌”协议也是一把双刃剑。极氪将2025年的销量目标定为71万辆,同比增长40%,这一目标无疑将考验企业的运营能力和品牌定位。
在技术路线上,极氪似乎表现出了一定的摇摆性。超级电混与纯电路线并举,虽然短期内可以兼顾政策和受众需求,但也可能导致研发资源分散。特别是在L3级自动驾驶领域,极氪计划今年量产相关车型,并宣布开启万人公测。这一技术布局虽然展示了极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雄心壮志,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安聪慧提出,极氪科技集团的目标是在未来两年内冲击百万年销量,这体现了吉利在新能源时代的全球化野心。然而,高端品牌的真正壁垒并非仅仅是体量,而是生态体系的构建。吉利在追求降本增效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极氪在智能化、个性化等高端赛道的突破速度。
此次整合只是起点,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吉利需要平衡成本控制与用户体验,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全球舞台上,中国头部车企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追求资本故事和市场规模的同时,不忘技术积累和品牌生态建设,将成为决定极氪科技集团未来命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