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阿里股价飙升背后:AI大模型成新引擎?

   时间:2025-02-15 13:59:29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阿里巴巴的股价实现了显著增长,从低谷的77港元攀升至124港元,涨幅接近60%,市值更是激增约9000亿港元。这一波涨势的背后,并非传统电商业务的推动,而是中国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为阿里注入了新的活力。

可以说,阿里巴巴如今的成功,AI技术功不可没。在阿联酋迪拜举办的World Governments Summit 2025峰会上,阿里巴巴的联合创始人蔡崇信透露了与苹果公司的合作细节,双方将共同为中国的iPhone用户开发AI功能。苹果选择阿里作为其在中国的本地化合作伙伴,为苹果手机提供强大的AI服务支持。

蔡崇信在近几次公开露面中,频繁提及AI的重要性。特别是在2024年的股东信中,他将阿里巴巴明确定义为电商与云计算的双重驱动企业。这一战略定位,无疑将AI技术提升到了公司发展的核心位置。

随着阿里股价的连续上涨,目前港股股价已达到124.1港元每股,创下了三年来的新高,市值也随之攀升至2.36万亿港元。这一波涨势中,阿里受益于两个主要支撑点:一是与苹果的合作带来的市场刺激,二是阿里通义模型在国产大模型中的显著优势。

今年1月底,deepseek的爆红再次引发全球对中国大模型应用的关注,而阿里巴巴及其通义千问大模型则成为了业界的焦点。阿里不仅在技术上不断突破,还在战略上进行了重大调整。自2024年底开始,阿里巴巴开始剥离非核心资产,专注于互联网和技术领域的发展。

例如,2024年12月,阿里巴巴以约7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银泰百货出售给雅戈尔集团和银泰管理团队,虽然这一交易带来了约93亿元人民币的亏损,但显示了阿里断舍离、聚焦核心资产的决心。同样,在2025年1月,阿里以预计亏损300亿的代价出售了高鑫零售。

过去,阿里巴巴的股价主要受电商业务的驱动,但随着电商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增长放缓,股价也出现了波动。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阿里巴巴近年来进行了显著的战略转型,从传统的电商巨头逐步转变为技术驱动型公司。

蔡崇信提出的“电商+云计算”战略,进一步明确了阿里巴巴的未来发展方向。他强调,虽然外卖配送等业务可能不是阿里的核心业务,但它们对阿里来说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这一观点在阿里的营收结构中得到了体现,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阿里2024财年结束),来自中国商业的营收占比已经低于总营收的一半。

在AI大模型的浪潮中,阿里巴巴的股价经历了多次大幅上涨。除了近期苹果与阿里合作消息的推动外,之前李飞飞教授团队利用阿里云通义千问模型成功训练出AI推理模型s1,以及deepseek的春节爆火,都为阿里的股价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

斯坦福大学李飞飞教授团队的成果,不仅提升了阿里大模型的业界关注度,还进一步证明了阿里在AI技术领域的实力。而deepseek的出圈,更是让阿里在春晚的亮相广告效应双倍放大。阿里随后发布的Qwen2.5-Max模型,评测得分性能超过了Llamah和deepseek,进一步巩固了其在AI大模型领域的领先地位。

阿里巴巴是国内最早布局大模型的巨头之一。从2020年达摩院启动中文多模态预训练模型M6项目开始,阿里便在大模型领域不断深耕。从3亿参数的基础模型到10万亿参数的全球最大AI预训练模型,阿里的每一步都见证了其在AI技术上的持续投入和创新。

如今,AI已成为阿里巴巴“我们是谁”这一核心命题的重要答案。马云和蔡崇信等高层领导频繁提及AI的重要性,并明确表示电商和云计算是阿里的未来。为了保持技术领先和创新,阿里将继续投资于这两大领域,加速核心业务增长的同时,不断推动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然而,在国产大模型形成3+2阵营的竞争格局中,阿里也面临着来自其他企业的激烈竞争。豆包、Kimi、deepseek等黑马频出,市场格局动荡不安。尽管阿里在AI技术上拥有显著优势,但仍需不断应对挑战,保持领先地位。

为了弥补人才流失带来的挑战,阿里巴巴于2025年2月宣布全球知名人工智能科学家许主洪教授加盟,负责AI To C业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及Agents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解决方案。这一举措无疑将进一步提升阿里在AI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和竞争压力,但阿里巴巴凭借其在AI技术上的深厚积累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仍有望在国产大模型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未来,阿里将继续推动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在AI技术的推动下,阿里巴巴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与苹果的合作还是自身在AI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和创新,都为阿里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阿里巴巴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并创造更多辉煌成就。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