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京西集团宣布了一项重大突破:其自主研发的磁流变悬架系统已成功获得国内多家主流车企的定点合作,预计将为超过60万辆轿车及SUV提供配套,并计划于今年年中正式量产。
磁流变悬架技术,对于国内汽车行业而言,无疑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突破。在此之前,这一领域长期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国内鲜有企业能够涉足。京西集团的此次成功,不仅打破了这一技术壁垒,更预示着国内汽车配件行业在高端技术领域的又一重大进步。
磁流变悬架与常见的电磁悬架(如CDC等)有所不同。电磁悬架主要通过电信号控制电磁阀门来调节减振器内油液的流向,从而改变阻尼。而磁流变悬架则采用了更为先进的磁流变液,这种液体能够根据环境磁场的变化而改变其内部粒子的排列方式,进而实现阻尼的灵活调节。
磁流变液在未施加磁场时,呈现出类似油液的流动特性;而一旦施加磁场,其内部的颗粒会迅速极化并相互连接,形成粒子链,使液体变得粘稠,从而增加减振器的阻尼。这种调节方式不仅更为灵活,而且能够实现无级调节,配合现代汽车的道路预瞄系统,可以迅速且准确地调整悬架阻尼,提升车辆的动态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然而,磁流变悬架技术的研发并非易事。长期以来,其核心专利主要被美国的两家企业——洛德化学和德尔福所掌握。这两家企业的专利几乎覆盖了磁流变悬架的所有关键技术领域,包括磁流变液的材料和配比、悬架系统的结构设计、密封性能优化等。
面对这一技术难题,国内企业并未放弃。京西集团早在2009年就收购了德尔福的减振和制动业务,并因此获得了德尔福在全球的多个工厂和研发中心,以及相关的专利技术。尽管磁流变液材料的专利仍掌握在洛德化学手中,但国内企业并未停止对国产替代方案的研究和探索。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国内在磁流变液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的研究团队以及梦厂科技等初创企业都在磁流变液的性能改进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这些研究成果为京西集团在洛德化学专利到期后迅速找到国产替代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洛德化学专利的到期,京西集团迅速行动,成功实现了磁流变悬架系统的国产化。据悉,该系统不仅性能卓越,而且价格更具竞争力,有望将这一高端技术普及到更多家用车型中。
京西集团的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国内汽车配件行业在高端技术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更为国内车企提供了更多选择,有助于提升国内汽车的整体性能和竞争力。随着磁流变悬架系统的普及,未来家用车型在底盘质感方面或将迎来显著提升。
目前,京西集团正紧锣密鼓地进行量产前的最后准备。究竟哪家车企将率先搭载这一国产磁流变悬架系统,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