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各大城市对于科技创新的渴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当DeepSeek在杭州崭露头角后,一股反思与焦虑的情绪在全国蔓延开来,尤其是广东地区,作为“AI三杰”的摇篮,却未能留住这些本土天才的科技成果。
然而,《湾流经济评论》却提出了不同的视角,认为广东的企业精神并非盲目争先,而是秉持着“敢为天下后,在后中争先”的稳健策略。特别是在AI领域,技术的商业化落地远比单纯的科研突破更为关键,而这正是深圳等大湾区企业的强项。
深圳与杭州的科技实力对比,成为了公众热议的话题。杭州拥有宇树、DeepSeek等科技新星,被誉为“科技六小龙”;而深圳则能列举出影石、韶音等一系列创新企业,被誉为“科技七匹狼”。两者在科技创新上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回顾历史,深圳曾因中兴、华为等科技巨头遭遇制裁而陷入低谷,但这也激发了城市内部补链强链的决心。如今,深圳在芯片国产替代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曾经的困境已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面对杭州AI产业的蓬勃发展,广东地区难免感到失落。基础研究投入、高校数量以及AI人才储备等方面的差距,让广东在AI产业的深度上略显不足。然而,从全国范围来看,广东的AI相关企业数量仍位居首位,显示出强大的产业基础。
深圳的低调并非缺乏实力,而是源于对中美芯片战的深刻认识。在华为遭遇制裁后,深圳企业选择了韬光养晦,围绕大链主企业完善核心软硬件配套,以确保产业链的安全与稳定。这种策略不仅帮助华为度过了难关,也为深圳的科技创新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在技术商业化方面,深圳企业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比亚迪发布的“全民智驾”战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稳扎稳打和充分摸索,比亚迪成功推出了颠覆行业的“天神之眼C”智驾系统,为普通消费者提供了更加成熟、易用的智能驾驶体验。
当然,杭州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杭州尊重市场规律,不干涉企业选择,为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杭州还通过高端气质和文化吸引人才,让人才有活力、有获得感。杭州的营销能力也令人瞩目,科技企业的每一项创新都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尽管广东在AI产业的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但这场城市间的科技竞赛远未结束。无论是深圳的稳健策略还是杭州的创新精神,都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和借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个城市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科技创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