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全国各地的汽车行业生产车间迅速恢复了往日的繁忙景象,其中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与测试更是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在重庆高新区招商车研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自动驾驶、AI语音测评等前沿领域的测试订单络绎不绝,测试场地内各种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正在进行着紧张而有序的测试。
招商车研拥有超过200项国家权威的智能网联测试技术,涵盖了L3级自动驾驶准入测试、L4级自动驾驶系统仿真环境测试、车路云一体化测试等多个行业领先的测试项目。目前,该中心已经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来自全国各地的检测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在这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泊车升级测试正在进行,测试车辆在面对极窄道路、老旧小区狭窄通道等复杂地形时,展现出了出色的智驾技术。
据了解,这些测试不仅有助于推动大量的行业标准制定,还通过积累的数据为车企提供技术支持和研发助力。2025年,该中心预计开展整车测试及零部件测试服务将超过7万次,服务3000余家企业和客户,将进一步加速重庆乃至全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动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重心。比亚迪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近期在深圳总部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智驾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汽车爱好者前来体验。活动现场,比亚迪展示了其最新的智驾功能,包括智驾领航、自动泊车等,这些功能让现场体验者们赞叹不已。
比亚迪的工程师介绍,智驾功能已经不再是高端车型的专属,如今在10万元级以内的车型上也能配备使用。企业统计了车主的需求和偏好信息,发现即便是增加一个智能识别的小功能,也能大幅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因此,让智能驾驶适配更多的平价车型,成为企业2025年的新目标。
除了比亚迪,吉利、广汽等超过20家车企也陆续宣布接入DeepSeek全系列大语言模型,抢占AI汽车赛道。这些车企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使车辆与人的互动变得更加主动和聪明,为车主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同时,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公司也在同步发力,研发出最新车载智驾计算方案,并即将开启大规模量产交付。
业内人士表示,2025年将是中国汽车产业全面向数字化、智能化加速转型的关键一年。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城市已经陆续发布了相关法规条例,支撑产业提质向新。其中,《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作为国内首部针对自动驾驶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将于2025年4月正式施行。这些法规条例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L2级新车渗透率已经达到55.7%。据预测,2025年这一数据将有望突破65%。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新车将具备部分自动驾驶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驾驶体验。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未来的汽车行业将呈现出更加智能化、数字化的趋势。这不仅将提升消费者的驾驶体验,还将推动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