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蔚来汽车副总裁沈斐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段与“换电”技术相关的讨论,引发行业关注。这段讨论源自一封来自竞争对手的“换电”对比话术,话术内容直指充电模式的优势,并对换电模式提出了质疑。
话术中提到,换电模式被视为一种过渡方案,类似于为了加油而前往加油站的过程,而充电则可以视为一个更为自然和归宿的选择,如同回家充电般便捷。话术还提及特斯拉曾拥有完美的换电技术但最终放弃,原因包括技术迭代受限、安全隐患以及成本控制问题。
具体而言,话术指出,电池技术的不断革新使得换电模式难以适应,如特斯拉正在推进的车身与电池一体化技术,在换电模式下难以实现。同时,换电过程中高压器件的频繁拆装也被认为存在安全隐患,且换电站的建设成本远高于充电桩。
面对这些质疑,沈斐随即进行了反驳。他表示,蔚来汽车一直坚信换电和充电并不冲突,而是可以并存的两种模式。蔚来汽车推出的“可充可换可升级”战略,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他强调,蔚来汽车的老车主也能享受到技术升级带来的好处,例如2018年的车型现在就能使用最新的电池,续航里程直接翻倍。
沈斐还指出,蔚来汽车的换电技术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3000次换电都不会出现松动问题。每次换电都会对电池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这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大大降低自燃风险。同时,他认为换电站实际上更加节省资源,因为充电桩只有在车辆前来充电时才能发挥作用,而换电站则可以24小时为电池充电,效率更高。
沈斐进一步解释,换电模式并非“多此一举”,而是为了让电动汽车的使用体验更加接近燃油车,同时又能随时享受到最新的技术。他认为,特斯拉当年未能成功推广换电模式,主要是因为美国和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存在差异。
此次讨论不仅展现了蔚来汽车对于换电技术的坚定信念,也引发了行业对于电动汽车充电与换电模式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