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新华社发布的2025年开年纪录片系列中,首篇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报道了国产飞腾CPU处理器在海上能源领域的重要应用,特别是在中国最大海上油田“绥中36-1”的突出表现。
“绥中36-1”油田,坐落于渤海海域葫芦岛以东,拥有24座平台,每日原油产量超过9000吨。在这片广袤的海域上,有一座服役近15年的“元老级”平台,日常承载上百名作业人员的安全重任。
海上平台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油气开发中伴随大量可燃、有毒气体,复杂的通风结构和繁多的管线、阀门、电机设备,一旦老化或腐蚀,极易引发气体泄漏事故,救援难度远超陆地。为此,飞腾公司与海油发展安全环保公司合作,开发了一系列创新安全产品。
其中,基于飞腾腾珑E2000研发的“气体报警控制器”系列,已在“绥中36-1”油田广泛应用。该设备利用红外、激光等先进技术,精确检测甲烷、硫化氢等危险气体,并根据泄露程度分级预警,实现了高效监测与快速响应。
自去年9月部署以来,这套国产化设备稳定运行超过一年,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还显著降低了采购成本,降幅达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飞腾芯片内置的PSPA安全架构,从底层构建起坚固的安全防线,有效抵御黑客攻击,确保海上作业安全无忧。
去年年底,飞腾与海油发展安全环保公司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建信创联合实验室,基于飞腾系列CPU,成功研发了两大类共7款产品。其中,“极视”智能检测平台,能够实时识别现场风险行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极智”安全风险处理平台,则基于飞腾腾锐D2000,创新性地运用知识图谱及搜索引擎技术,为风险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海上油田的安全生产水平,更为中国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自主可控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