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紧张刺激的赛车场上,时间成为了最宝贵的资源。距离检录仅剩45分钟,吉速Hercules车队面临着一项严峻挑战:一只雨胎的胎唇无法正确嵌入轮辋凹槽。队长赵正航迅速作出决策,队员们被分成两队,一队紧急赶往附近的汽修厂,另一队则返回P房,寻求其他车队的帮助,寻找备用的雨胎与轮辋。
在汗水与雨水的交织中,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因装备问题错失比赛机会。幸运的是,20分钟后,浙大和东南大学的车队伸出了援手,提供了急需的备用部件。Gspeed Hercules迅速完成整备,全体队员冒雨冲向耐久赛检录区。与此同时,送往汽修厂的雨胎也顺利返回,车队最终决定换回原先的雨胎。
尽管过程中突发状况频出,但吉大车队的每一位成员都保持了冷静,分工明确,共同应对挑战。在发车倒计时前,他们齐声高呼:“我们是Gspeed!”这是他们的口号,由赵正航领头,大家连续呼喊三次,虽然有人开玩笑说像是传销口号,但这确实极大地提升了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赛场上的突发情况并不罕见,深技大极光车队在今年也遭遇了诸多挑战。队长谢梓溥回忆道,车队在赛地停留了整整7天,几乎有6天都在修车。赛车在运往合肥之前,就遭遇了前翼蹭墙的问题,导致需要重新焊接吊耳,加工尾翼拉杆接头等,出发时间被迫推迟到次日早上七点。
到达合肥后,赛车又因运输中的颠簸出现了控制器插头松动、机械检不过、电检时整车突然坠落等一系列问题。谢梓溥表示,由于去年比赛成绩优异,今年全队都希望能再创佳绩,为学校争光。因此,他对队员们的要求格外严格,不允许犯低级错误,必须认真仔细,确保完赛。
深技大极光车队在技术路线上也进行了大胆尝试。谢梓溥和团队决定完善四电机驱动系统方案,采用前后双传动比形式,提高整车设计流程的规范性。这种努力在赛场上得到了回报,尽管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车队最终顺利完成了比赛。
耐久赛前夜,深技大车队为了更换螺栓,在维修区忙碌了两个小时。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正是他们在赛场上不断突破自我的关键。
今年,吉速车队在电车赛中首次尝试了“长轴距+三电机驱动系统”的构型,这一创新方案得到了裁判和其他学生车队的一致好评。赵正航表示,虽然新赛车重量增加了27千克,但在综合性能上有了显著提升,无论是起步加速度、最高速度还是动态弯道表现都优于去年的四电机赛车。
在最后的耐久测试中,面对突如其来的强降水,吉速赛车充分发挥了其卓越性能,以全场最短用时完成了测试,一举夺魁。一位赛事裁判对吉速车队的技术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三电机技术路线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每辆在耐久赛中驰骋的赛车背后,都有一群紧张的队友在围栏外数着圈数。当赛车冲过终点线时,无论是自己的队员还是友校的车队成员都激动不已,紧紧拥抱在一起,泪水与笑声交织在一起。这一刻,他们共同经历了从大一新生到毕业前最后一赛的成长历程,终于与自己亲手打造的赛车一起跨越了终点线。
赵正航对赛事的兴趣始于高考结束后,他参观了中北大学的大学生车队后,决定报考吉林大学。吉大学生车队在国内硬件条件方面堪称一流,拥有专门的大楼供车队使用。车队成立于2007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划分出了三个平台、五支车队,涵盖了大学生方程式的所有组别。
作为车队队长,赵正航在接任后迅速制定了详细的进度表,并着手寻找赞助支持。他提到,学校为车队提供的经费有限,一旦决定变更技术路线,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因此,车队积极寻求企业赞助,通过提供宣传和使用反馈等方式回报赞助商。
深技大极光车队在备赛过程中也面临了诸多挑战。谢梓溥表示,赛车落地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调试和练习地点,这是他们最大的难题。最终,在惠州酷跑青年卡丁车俱乐部的支持下,他们以较低的费用获得了练习场地,通过不断的实车测试和算法调整,将赛车调整到了最佳状态。
车队对赛车手的选拔和训练同样严格。车手必须是技术组成员且持有驾照,了解赛车原理和性能。在确定人选后,车队还会组织身体素质训练,确保车手能够完成高强度的比赛。
随着赛事的结束,一年的备赛生活也画上了句号。这一年里,许多队员放弃了寒暑假和周末休息时间,分秒必争地学习新技术、改方案、加工部件。他们从无到有造出了一辆辆赛车,不仅收获了知识和实践经验,更留下了青春最美好的回忆。
吉大车队维持了一个线上数据库,收录了所有的技术路线、文档、设计图纸和获奖证书等资料,确保车队的努力和精神得以延续。这种传承和积累让吉大车队在赛场上始终保持着竞争力。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事历经十年依然屹立不倒,不仅因为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更因为它在培养汽车工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赛事促进了学科意识的觉醒和技能的提升,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赛事的萌芽可以追溯到2006年,当时湖南大学的唐应时教授和他的学生柴天得知了国际上存在大学生方程式赛事的消息后,决定组建车队参加。经过艰苦的努力,他们成功制造出了中国大陆第一辆大学生方程式赛车——HNU-2007,并在美国比赛中获得了“最佳新秀奖”。
为了让学生能在国内参赛,唐应时教授联合同济大学的李理光教授等人推动了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事的举办。在易车网创始人李斌的支持下,首届赛事于2010年成功举办。此后,赛事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和企业参与。
李斌对赛事的支持不仅体现在资金上,更体现在他对汽车产业的热爱和对年轻人的关怀上。他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年轻学生了解汽车技术、认识蔚来汽车。在他的努力下,蔚来汽车已经连续十年冠名支持赛事,为赛事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深技大Aurora-24赛车落地的那一刻,标志着车队备赛工作的正式开始。这辆赛车凝聚了全体队员的心血和智慧,是他们向冠军发起冲击的利器。
尽管赛事得到了众多企业和个人的支持,但目前中国本土赞助商仍然较少。许多企业认为大学生比赛短期内看不到回报,因此不愿参与。然而,赛事对于培养汽车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各界给予关注和支持。
未来,赛事主办方将继续努力推动赛事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企业和高校参与。他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汽车工程人才,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今年,李斌在赛事期间亲自上阵进行直播,吸引了超过400万的观看量。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赛事、关注赛事,为赛事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事已经成为国内新一代汽车人才的黄埔军校。每年,赛事都会向社会输送大量优秀毕业生,他们在未来的汽车产业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随着赛事的不断发展壮大,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这个舞台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