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场针对地方金融组织的大规模清理行动正在低调进行,主要涉及小贷、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非银机构。此次行动由地方金融管理局主导,旨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净化地方金融生态。
多个省市的地方金融管理局纷纷发布通告,宣布对当地非金融机构进行年审和清退。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成为重点清理对象。据不完全统计,湖北省金融管理局已注销两家机构经营许可证,并同意两家小贷公司退出行业;湖南省金融管理局则公告了湖南中润凯融资租赁公司的退出,并注销了四家小贷公司的业务资质。重庆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管理局也分别注销了相关机构的经营许可证或批准其终止运营。
近两个月来,清理行动持续升级。湖南、湖北等地的金融管理局不仅发布了年审和清退信息,还汇总形成了“失联”“空壳”地方金融组织名单。湖南省金融管理局排查出82家问题机构,涵盖小贷、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多个领域;湖北省则列出了77家拟退出机构名单,同样涉及多个金融子行业。
对于名单上的“失联”“空壳”机构,地方金融管理局要求其及时办理变更手续,清理相关标识和名称,并明确变更后的公司名称和经营范围中不得含有金融属性字样或相关业务。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加强对地方金融组织的监管,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小贷公司作为此次清理行动的重点对象之一,其数量正在持续减少。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国小贷公司数量已减少至5257家,从业人员减少至44771人,贷款余额为7533亿元。与2023年末相比,小贷公司数量减少了243家,从业人员减少了3290人。这一趋势预计将在今年继续延续。
从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重庆市和江苏省的小贷机构贷款余额位居全国前列,三地合计占据全国小贷机构贷款余额的约40%。这一数据反映出不同地区小贷行业的发展差异和市场竞争格局。
为了进一步加强小贷公司的监管,金融监管总局近日正式发布了《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从规范经营行为、强化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细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明确小贷公司业务范围及贷款集中度比例要求,优化单户贷款余额上限标准;细化关联交易管理要求,明确不良贷款划分标准;对信息披露、风险提示、营销宣传等作出规范等。
随着清理行动的深入和监管政策的完善,地方金融组织的行业环境将得到进一步净化。这对于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