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影市场,一部名为《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影片正以破竹之势席卷全球票房,成为中国影史上首部票房突破100亿元人民币的作品。这句“给我破!”的台词,不仅是对影片中哪吒不屈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成为了这部电影不断打破纪录、成为现象级爆款的生动写照。
回想起另一场文化盛宴,《黑神话:悟空》在2024年8月上线后,24小时内便在全球最大的数字游戏发行平台上售出超过300万份,创造了该平台付费游戏的历史新高。这款游戏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西游热”,更让游戏中的建筑、音乐、服饰以及非遗等中国传统元素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指出,《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在于其突破了超级文化IP的迭代开发范式。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通过对经典神话的现代性解构,为续作预留了叙事延展空间。而《魔童闹海》则进一步实现了文化符码的全球化转译,将现代性命题注入叙事之中,使东方宿命论转化为抗争哲学,引发了跨文化的共情。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对影片中地域文化的创新表达表示赞赏。他指出,巴蜀文化在电影中形成了独特的地缘美学,强化了文化认同,为传统文化的转化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方言的巧妙运用,更是为影片增添了几分亲切与趣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冷凇则对影片的包容度表示赞叹。他认为,《哪吒之魔童闹海》集动作、动画、人物、幽默喜剧于一体,情节紧凑、反转设计巧妙,美学视效极致,牢牢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在谈到下一个现象级爆款可能出现在哪里时,学者们纷纷表示难以预测,但都从趋势方向上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宋洋洋认为,未来的爆款可能会沿着“文化基因+情感共鸣+技术创新”的创作公式形成,更有可能在垂直的文化领域涌现,如神话故事、中国传统文学等。同时,他也期待更年轻化、面向未来的叙事视角。
向勇则提出了未来文化内容生产的创新方向,包括神话体系的数字化重构、宏大历史叙事的微观视角转移、太空史诗的本土化书写以及非遗元素与机甲美学的数字融合等。他认为,这些创新路径的共同点在于保持文化根脉的在地性,同时构建可通约的审美范式,这正是构建新中式美学的必由之路。
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像《哪吒之魔童闹海》这样的现象级爆款涌现,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文化市场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