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特斯拉储能梦再进一步,上海超级工厂投产能否重塑全球储能格局?

   时间:2025-02-17 13:02:5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长久以来怀揣着一个宏愿:希望特斯拉的储能业务能与汽车业务并驾齐驱,甚至实现超越。他曾预言,至2030年,特斯拉的储能板块规模将与汽车业务相媲美。

近日,马斯克离这一梦想的实现又近了一步。2月11日,特斯拉官方宣布,其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据悉,该工厂年产能高达40GWh,从动工到投产仅用了短短9个月,这也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之外建立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

加上美国加州的工厂,特斯拉储能业务的总年产能已接近80GWh。根据InfoLink的统计,2024年全球储能市场的新增装机规模为175.4GWh,预计2025年将增至221.9GWh。特斯拉在全球储能领域的霸主地位野心勃勃。据特斯拉官方微博及财报透露,其商业储能产品已遍布超过65个国家,在1500多个站点实现了数十亿小时的安全运行。2024年,特斯拉新增储能装机规模达31.4GWh,同比增长113%,显示出其强劲的增长势头。

特斯拉储能业务的收入在近年来持续攀升。据24潮产业研究院统计,从2016年至2024年,特斯拉储能业务的年收入从12.58亿元人民币增长至725.02亿元,9年间增长了56.63倍;储能收入占整体营业收入的比例也从2.59%提升至10.32%。在这9年间,特斯拉储能业务的总收入达到了2031.71亿元。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计划在2025年第一季度开始量产。特斯拉首席财务官Vaibhav Taneja预计,2025年特斯拉储能装机量将同比增长至少50%,超过60GWh。这意味着特斯拉储能业务的收入有望在2025年实现重大突破。彭博预测,2025年特斯拉的光储业务收入有望达到14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27.57亿元),复合年化增长率为60%;届时其毛利有望达到27亿美元,占公司毛利的比重有望提升至11%。而这正好是特斯拉进入储能领域的第十个年头。

然而,随着全球储能产业进入洗牌与博弈的深水区,特斯拉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在2020年,特斯拉在全球储能市场的份额一度超过30%。但到了2022年,其市占率缩水至14%,与Fluence并列第二,首次被阳光电源(16%)超越。尽管根据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发布的《全球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排名2024》显示,2023年特斯拉以15%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但与其高峰期的市场占有率相比,近乎腰斩。据标普统计,2024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出货量排名中,阳光电源反超特斯拉重回榜首。

特斯拉选择在中国布局储能业务,显然是看中了中国市场的广阔发展空间以及全球领先的供应链系统。然而,国内储能市场的迅速扩张已吸引了大量参与者,导致价格战愈演愈烈,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CNESA数据库显示,2024年储能系统的中标均价有所下降,2小时磷酸铁锂储能系统的全年中标均价为628.07元/kWh,相比年初下降了43%。

特斯拉储能系统的价格并不占优势。今年年初,特斯拉官网显示,一套2小时的Megapack价格为102.86万美元(不含税与安装成本),批量销售单价为93.98万美元,单价低至342.87美元/kWh(2.23元/Wh)至313.27美元/kWh(2.04元/Wh),交付期排到了今年第四季度。而特斯拉快速推进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或许正是打破这一局面的关键举措。

根据高工储能的分析及预测,中国占据了全球68%的储能电池产能,本土化生产可使Megapack的成本降低30%以上。据界面新闻采访行业内高级研究员了解到的信息,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后,Megapack的生产成本预计能下降20%-30%。

在全球储能市场的未来竞争中,价格战并非决定性因素。未来,全球储能市场,尤其是大型储能市场份额,大概率将持续向具备技术、经验和资金优势的头部企业集中。海外电力市场化程度高,对系统集成商的经验和技术要求更高。同时,储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重资产及长期运营属性决定头部企业强者恒强。构网型储能对PCS及并网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门槛,头部企业优势稳固。2022-2023年,欧美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呈现出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

特斯拉超级储能工厂的投产,对于国内储能玩家而言,不仅是竞争关系,更是全产业链深度进化的机遇。特斯拉在中国的一级供应商数量已突破400家,其中逾60家成功进入特斯拉的全球供应链体系。随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达产,预计将带动国内上下游产业链走向创新与规模化的深度协同发展。短期看,彼此或许是竞争关系,但长期来看,完全开放的竞争利于储能产业在技术、供应链生态等方面持续健康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