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数码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消费者们常常被那些新颖独特的功能和炫酷的外观设计所吸引,一时冲动之下便慷慨解囊。然而,许多人在购买之后却发现,这些产品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实用,或者根本不适合自己的需求。
以一位网友的亲身经历为例,他花费约8000元购买了一套无人机畅飞套餐,但三年多来,实际飞行时间仅20多小时。原因竟是他居住在北京,无人机几乎无用武之地,每年最多用两三次。因此,他开始考虑将其在闲鱼上出售,结果却发现其价值已大幅下跌至2000元,令他大失所望。相信有类似经历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
为了帮助消费者避免类似的“坑”,该网友向五个AI平台寻求建议,让AI帮忙梳理出“不建议普通人购买的数码产品”。这些AI平台包括最近备受瞩目的DeepSeek,以及智谱清言、Kimi、文心一言和讯飞星火。
他向AI平台发出的具体指令是:从认知理解的角度来看,有哪些数码产品看似很有价值,但实际上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建议购买?请列出10类,并按照从最不推荐到较不推荐的顺序排列,同时给出理由。
AI平台给出的反馈结果颇为中肯。从最不推荐开始,依次是高端智能音箱(带屏幕版)、专业级VR头盔、单反/微单相机(非摄影爱好者)、电子书阅读器的墨水屏平板、NAS私有云存储(非技术用户)、专业4K摄像机(非影视从业者)、高端电竞鼠标(非职业玩家)、折叠屏手机(作为主力机需求者)、智能戒指,以及桌面级空气净化器。这些产品涵盖了摄影、音频、游戏、智能穿戴和空气净化等多个领域。
以DeepSeek为例,它给出了详细的理由和替代方案。比如高端智能音箱虽然功能强大,但价格昂贵,屏幕交互体验鸡肋,且存在隐私风险,更适合企业展示或特定场景,普通人可以选择普通智能音箱加上平板电脑的组合。专业级VR头盔价格高昂,内容生态尚未成熟,普通人使用频率极低,且佩戴舒适度差,易导致眩晕,可以选择入门级VR设备或直接线下体验。单反/微单相机对于非摄影爱好者来说,学习成本高,携带不便,最终可能闲置,旗舰手机和便携卡片机就能满足日常需求。
AI平台还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前应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和使用频率。比如,对于低频需求的产品,不必追求高端昂贵;要警惕“伪需求”的营销陷阱,避免为冗余功能买单;优先考虑手机的替代性,因为手机已经覆盖了摄影、阅读、支付等核心功能;同时,要注意产品的维护成本,有些产品后期投入可能更高。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数码产品前,不妨先问问自己:“过去一年中,我有多少次真正需要这个功能?”这样或许能避免为“幻想中的需求”而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