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芯片技术的演进蓝图中,硅光子(SiPh)技术正日益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国内知名IC设计企业联发科,近期在硅光子领域的布局动作频频,引发广泛关注。据相关媒体报道,联发科在硅光子技术的发展路径上,选择了优先推进光学共同封装(CPO)的异质集成技术作为战略核心。
联发科此番决策的背后,是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当前,尽管能够提供光子集成电路(PIC)的厂商众多,但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集成解决方案的却寥寥无几。客户更青睐于那些能够将所有组件无缝集成的服务商,这成为了联发科制定战略的重要依据。联发科指出,单纯提供PIC零部件的模式,在硅光子技术尚未全面爆发的阶段,将面临激烈的竞争,且难以精准把握客户的整体架构需求,从而限制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竞争对手已经推出了技术领先的大型解决方案,即主芯片周边全面采用硅光子进行信号传输。然而,联发科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客户更倾向于采用电子信号与光信号相结合的半混合产品,因为并非所有的数据传输场景都需要长距离的光通信。
基于上述市场洞察,联发科决定以光学共同封装的异质集成技术为主攻方向,并在散热技术和材料领域持续深耕。联发科强调,虽然PIC供应商对其至关重要,但在硅光子技术全面成熟并实现大规模商业化之前,单纯依赖零部件供应的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因此,联发科也在考虑自主研发PIC技术,以降低供应链风险。
在探讨SerDes(串行器/解串行器)与硅光子技术的关系时,业内专家指出,不同的速度需求往往决定了技术的选择。最初,铜线为主的SerDes技术被认为其速度上限为112G,但随后在铜线长度减半的情况下,成功突破了这一限制,达到了224G的传输速度。这一突破也延缓了硅光子技术的进一步商业化进程。目前,尽管448G的传输速度尚未实现,但市场上对336G传输速度的需求已经开始显现,这再次推迟了硅光子技术的广泛应用。
展望未来,SerDes与硅光子技术将呈现出共存的模式,而非此消彼长的关系。当铜线传输达到其物理极限时,硅光子技术将接过接力棒,满足市场对更高速度传输规格的需求。联发科通过精准把握市场趋势和技术方向,站在了战略的高地上,为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