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本田日产合并梦碎,本田独立转型能否开辟新天地?

   时间:2025-02-17 17:59:39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汽车行业的风云变幻中,本田与日产之间的合并谈判意外破裂,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尽管谈判的具体细节难以尽知,但从透露出的关键信息中,我们仍能窥见双方合作的曲折历程。

早在去年12月,本田社长三部敏宏在签署谅解备忘录时便明确指出,双方合作的前提是日产的业务必须实现显著好转。这一要求并非空谈,本田为日产设定了一套详尽的“改善”路线图,其中包括在今年1月制定裁员计划,并要求日产在2026年底前将年营业利润至少提升三倍。为此,日产制定了包括全球裁员9000人、削减20%全球产能在内的多项措施,然而,日产却未能如期提交完整的方案。

分析人士指出,将双方内部视为铁板一块的看法过于简单。实际上,本田与日产内部都存在反对合并的声音。社长们往往需要设置一系列“考核点”来增强信心,推动谈判进程。然而,日产在第一个考核点便遭遇了阻碍,未能如期完成裁员计划,这很可能源于日产内部对于在缺乏保障的情况下听从本田指挥的抵触情绪。

日产此举进一步激化了本田内部反对派的力量,他们要求提高合并门槛,即要求日产成为本田的子公司。本田方面认为,这一要求合情合理,毕竟本田的市值是日产的五倍,且本田在2024/25财年前三季度的营业利润远超日产的亏损额。然而,日产方面却认为这一要求颠覆了双方平等的合并基础,拒绝接受。

本田还要求日产回购雷诺所持的日产股份,以防范雷诺将股份转让给第三方。然而,这一要求对于日产而言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日产难以承担额外的36亿美元回购费用。这进一步加剧了双方之间的矛盾。

从根本上说,本田将日产业务好转作为合并的前提,实际上削弱了合并的理由。本田对于合并带来的收益能否大于拯救日产所付出的代价存在疑虑。而日产方面则认为,通过其他投资者或自身努力也能摆脱困境,无需屈从于本田的高要求。

合并谈判的破裂意味着双方在战略上将各走各路。本田已经修订了电动化战略,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投入巨资推动软件投资和电动车发展。本田将美国、加拿大、日本市场作为重点,并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出多款纯电车型。同时,本田将通过优化自有生产线来削减固投成本,弥补未能通过合并实现的协同效应。

与日产不同,本田近期内不会寻求战略合作。本田认为,在国内选择战略伙伴时,应选择比自身体量小得多的品牌。然而,无论选择哪个品牌,企业文化和战略的融合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本田与日产在合并谈判中的分歧源于双方对合并后的构想不一致。双方在新公司架构、控制权以及战略目标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难以建立战略互信。如今,汽车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车企合并似乎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合并并非万能药,关键在于双方能否在战略上达成共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