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界的风头被DeepSeek抢尽,其推出的DeepSeek-R1模型以其强大的功能和相对较低的成本,赢得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在元宵节的直播活动中,小米创始人雷军也对DeepSeek表示了高度赞赏,称赞其为“了不起”的成就。
然而,尽管雷军对DeepSeek赞誉有加,小米集团旗下的产品却并未迅速跟进。特别是小米的AI助手小爱同学,至今尚未接入DeepSeek-R1模型。这一举动引发了外界的猜测,为何小米在公开场合表达赞赏后,却迟迟没有实际行动。
事实上,国内众多手机厂商如华为、荣耀、OPPO、vivo等,已纷纷宣布将DeepSeek-R1接入其AI助手,以提升用户体验。相比之下,小米的冷静态度显得尤为突出。
但深入了解小米在AI领域的布局后,或许可以理解其决策背后的逻辑。小米自2016年起便开始组建AI团队,并在2024年发布的澎湃OS2系统中,将AI技术深度融入底层架构,实现了端侧和云侧的全面部署。
基于自研的AI架构,澎湃OS2系统提供了包括AI写作、AI字幕、AI作图等在内的多项功能,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AI字幕功能在观看外语视频时,能提供实时翻译,帮助用户理解视频内容;而AI壁纸则能为用户拍摄的照片增添景深效果,甚至使其动态化,增加了拍摄的趣味性。
小爱同学作为小米的语音助手,也得到了AI技术的加持,升级为超级小爱。其不仅语音识别能力显著提升,还能通过语音指令执行多种操作,如查询文件、记录内容等。超级小爱还能根据用户习惯进行学习,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自动关灯、关电视等。
小米在AI领域的投入远不止于此。早在2022年,小米便推出了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yberOne,展示了其在AI算法和三维空间感知能力上的突破。尽管CyberOne短期内难以实现量产,但小米的布局已显示出其对AI和机器人行业的深刻洞察。
小米在AI领域的投入并未止步于技术研发。2024年底,小米传出开出千万年薪招揽AI天才少女罗福莉的消息,尽管最终罗福莉并未加入小米,但这一举动足以显示小米对AI人才的渴求和重视。
同时,小米还在积极搭建万卡集群,增加数据中心的算力规模,为未来可能需要的训练任务和推理任务提供坚实的算力基础。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小米在AI领域的长远规划,也展示了其不惜成本投入的决心。
尽管DeepSeek-R1模型在文字生成和数学推理等方面表现出色,但小米选择坚持自研道路,并未急于接入。这背后,既有小米对自身AI技术实力的自信,也有其对AI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小米明白,真正的强者应当依靠自己,而不是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