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的浪潮中,DeepSeek正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吸引了无数车企的目光,仿佛影视圈中的哪吒般炙手可热。近期,“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的热搜频繁出现,预示着DeepSeek正成为各大车企竞相接入的热门选项。截至目前,已有超过二十家车企宣布与DeepSeek达成合作,这股国产AI的东风,不仅吹动了合资与国产车企,也让造车新势力和车机服务商纷纷加入其中。
AI大模型应用于汽车领域并非新鲜事,自Open AI的Chat GPT风靡全球后,众多车企便纷纷尝试将AI模型融入车辆。然而,不少尝试最终只是昙花一现,甚至有的车企因此陷入困境。面对DeepSeek的强势入局,人们不禁要问:这是又一次的跟风营销,还是会带来实质性的变革?
为了解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AI大模型是如何赋能汽车的。新能源汽车的“三大件”是电池、电机和电控,而在智能汽车领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底盘则成为关键。AI的加入,主要在这“三智”上发挥作用,尤其是对智能座舱的提升尤为显著,特别是在车载语音助手方面。
借助AI大模型的力量,车载语音助手告别了单一的命令式交互,变得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它不仅能执行用户的指令,还能推测用户的意图,进行闲聊式的对话。这种体验大大减少了命令式对话带来的尴尬感,让车载语音助手变得更加贴心和高效。
DeepSeek的加入,更是将车载AI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多模态感知能力,让汽车能够更精准地理解用户的意图,提供更智能的服务。例如,吉利汽车在与DeepSeek融合后,其AI系统能精准理解用户的模糊意图,调用约2000个车载接口,提供车辆控制等服务。东风岚图汽车也表示,接入DeepSeek后,智能座舱的语音交互更加自然流畅,用户与车机之间的对话如同朋友般亲切。
尽管DeepSeek的加入让智能汽车的概念离我们更近了一步,但距离智能汽车的完全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大多数车企只是将AI作为附加功能接入,并未在底层进行深度融合。真正的AI赋能完全体,应该是将AI与“三电”、“三智”等核心构成在底层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这样的智能汽车,在驾驶能力上应达到L5级别的完全自动驾驶,在智能交互方面实现自然流畅的人机交互和车与外界的智能互联。然而,从目前宣布接入DeepSeek的车企来看,他们的主攻方向大多聚焦于智能座舱领域,对于智能驾驶等其他方面的应用与实践,仍处于“画大饼”阶段。
DeepSeek的横空出世,无疑为车载AI大模型的能力带来了显著提升,但这只是一个开始。DeepSeek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起点,至于能否激发出它的潜能,实现质的飞跃,还要看车企自身的努力和落地执行。对于车企而言,DeepSeek是一个有力的辅助工具,但要想实现真正的智能化转型,还需在底层融合和用户体验提升方面下足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