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证券市场的波澜中,力帆科技(证券代码:601777)近期成为了投资者热议的焦点。2月17日,该公司股价强势涨停,这一市场表现被广泛认为与其即将进行的更名及业务转型密切相关。
据悉,力帆科技自2025年1月28日宣布了更名计划,拟将原有名称“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重庆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也将同步调整为“千里科技”,而证券代码则保持不变。这一更名计划于2月12日正式完成了工商登记变更,新的证券简称将在2月18日生效。
此次更名,标志着力帆科技在经历破产重整后的全新起航。自2020年吉利入主成为控股股东以来,力帆科技逐步恢复了汽车业务,并聚焦换电车型与B端市场。此次更名为“千里科技”,旨在弱化过去的负面形象,强化科技属性,更好地契合当前智能化、电动化的行业发展趋势。公司董事长印奇在新春贺词中明确指出,“AI+车”将成为公司的未来核心战略,并计划加速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技术的研发。
市场对此次更名反应热烈,将其视为公司战略转型的重要信号。新名称“千里科技”不仅摆脱了破产重整的阴影,更强化了科技企业的定位,与特斯拉、小鹏等科技型车企形成对标,吸引了众多关注智能化领域的投资者。这一品牌重塑为市场带来了全新的想象空间,尤其是公司明确提出了“AI+车”战略,计划深化自动驾驶、智能交互技术的研发。
吉利入主后,力帆科技在换电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其换电品牌“睿蓝”在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39.77%,新能源车占比也提升至43.7%。市场普遍猜测,此次更名可能为后续资本运作,如分拆科技业务上市等,铺平道路。这种资本运作的预期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然而,尽管更名带来了市场的乐观情绪,但力帆科技仍面临着不小的业绩压力。根据公司发布的1月份产销快报,销量同比下降了43.27%。同时,公司近年来的业绩也呈现出较大的起伏。虽然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15亿元,同比增长11.19%,但净利润仅为3994.74万元,同比下降了35.34%。合同负债的显著下降也表明公司未来营业收入增长的前景可能并不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在业绩压力之下,力帆科技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却显著增加。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达到2.71亿元,同比增长了107.88%。这一举措表明,力帆科技正在积极寻求技术突破,以应对市场的挑战。
尽管股价在短期内因更名事件而得到提振,但力帆科技的长期发展仍需依赖业绩的持续改善和技术突破。公司需要解决研发投入不足、新能源车增速放缓等问题,并在自动驾驶等核心领域取得突破,才能将新品牌形象转化为实际的市场份额。
传统车企在向科技公司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平衡资本运作与技术创新的关系,避免陷入“更名即炒作”的短期主义陷阱。力帆科技的转型之路是传统车企向科技公司转型的缩影,既充满了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资本市场的喧嚣中,力帆科技能否真正驶入“千里”赛道,还需时间与技术落地的双重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