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中式风格在时尚界掀起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尤其在春节期间,其影响力更是达到了顶峰。从央视春晚的舞台到日常的街头巷尾,新中式服装成为了许多人辞旧迎新的首选。
今年的春晚,新中式元素无处不在,从李子柒身着的云锦长裙,到各路明星、主持人身穿的刺绣旗袍和国风礼服,无一不彰显着新中式风格的独特魅力。特别是李子柒在央视采访中所穿的暗红色新中式漳绒外套,更是在春晚开始前就引发了广泛关注,众多淘宝商家迅速跟进,推出了同款外套。
春节期间,新中式风格的服装成为了人们走亲访友、庆祝新年的“战袍”。然而,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新中式穿搭似乎并没有那么火爆。许多消费者在去年跟风购买的新中式服装,至今仍躺在衣橱里,不敢轻易穿出门。去年还跃跃欲试的消费者们,今年已悄然“退坑”。
在新中式风格被疯狂种草的社交平台上,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新中式正在逐渐失去流量。以小红书为例,去年新中式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大量新中式穿搭内容的涌现,成功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和尝试。然而,如今在小红书上搜索“新中式”,浏览量、点赞量较多的笔记几乎都是去年或更早时间发布的内容。
同样地,那些被誉为“人肉种草机”的女明星们,今年也没有带来令人眼前一亮的新中式穿搭。以杨幂为例,她曾多次以新中式穿搭登上热搜,被誉为新中式穿搭的“时尚先锋”。然而,近半年来,她的日常穿搭风格已经转向了酷飒极简风,新中式穿搭似乎已经被她抛在脑后。
百度及微信指数的数据也直接反映了新中式热度的滑落。在百度搜索指数上,新中式的峰值出现在去年某一周,而今年春节期间,新中式的搜索指数一直相对平稳,没有出现明显的波动。微信指数显示的走向与之相似,新中式穿搭的热度在去年春节前后达到峰值后,逐渐退去,到了今年春节,几乎可以说是“波澜不惊”。
新中式穿搭之所以能够在国内掀起热潮,一方面是因为它抓住了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魅力,成功迎合了国人文化自信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铺天盖地的营销也是其大范围出圈、成为“流量王者”的关键。然而,现在在社交平台上,新中式似乎已经不再是流量密码。缺少了流量的助推,新中式服饰能否像去年一样引发消费热潮,成为了一个未知数。
第一批尝试新中式风格的消费者和商家,已经有人决定“退坑”。马面裙作为新中式穿搭的“顶流”,去年销售额惊人。然而,在新中式服饰中,其他品类就没有那么好穿了。社交平台上关于新中式穿搭的吐槽声越来越多,有人穿出虎背熊腰的效果,有人买了流行花色却像酒店服务生,还有人下单了明星同款却被说瞬间老了十岁。
高退货率成为了新中式服饰面临的一大问题。去年新中式热潮带动相关服装产业蓬勃发展,众多商家及品牌瞅准时机、蜂拥而至。然而,今年热闹消退了许多,不少商家开始转做其他风格。深圳南油服装批发市场是全国最为知名的女装批发市场之一,去年新中式穿搭大火时,卖新中式的商户占比极高。如今,不少做新中式的店铺已经转做其他风格,留下的新中式店铺更多是做高端原创。
不只是中小商家,服装品牌对新中式的热情也似乎只是昙花一现。像UR、Zara、Mo&Co等品牌,线上旗舰店售卖的新中式产品比去年明显减少了。在新中式服饰赛道上,小玩家居多,几个头部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不足以引领整个行业。尤其是在“新中式”标签创造的流量红利逐渐消失后,“领头羊”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中式服装在产品创新、受众群体增长、质量把控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马面裙作为新中式潮流中的最大爆品,其销量的暴涨捧红了织造司等新兴汉服品牌,也改写了汉服市场的格局。然而,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消费者并没有形成较高的品牌认知,主要依托款式和性价比进行消费决策。在中高端市场,头部品牌的竞争也较为激烈,但这些中高端品牌太过小众,普通消费者甚至新中式爱好者都可能不甚了解。
新中式热潮的兴起,让马面裙、宋锦、香云纱等典型的传统服饰火速出圈,吸引了大批消费者。然而,引领性的、标杆式的品牌的匮乏,又使得很多消费者在选择时一头雾水,到手后又大失所望。无形之中,这提升了消费者的购买门槛。从这个角度看,新中式潮流的回落似乎不可避免。
“新中式”不仅仅局限于时尚圈,它已经渗透到了家居、烘焙、茶饮、建筑等多个领域。然而,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在这些领域的新中式热潮也正在变冷。这不禁让人反思,新中式风格究竟能否持续火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