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2025年品牌增长破局:从即时零售到内容包围,逆向寻找新机遇!

   时间:2025-02-17 20:53:29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2025年的钟声敲响,商业领域迎来了一系列新的动向与思考。年初,喜茶的一封公开信《回归用户与品牌》让业界重新聚焦于长期主义与品牌价值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的业绩逆袭与资生堂的困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者坚信线下渠道的复兴时机已到,后者则归咎于中国消费市场的疲软。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关于中国市场是否会进一步恶化,以及品牌如何在2025年寻求增长的问题,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对此,我们深入分析了当前的增长趋势,并进行了预测。

从宏观环境来看,资生堂的观点并非毫无根据。后疫情时代,“新三低”经济周期——即GDP增速低、人口出生率低、消费信心低,已成为常态。受此影响,中国营销市场出现了显著分化。一方面,品牌主对营销行业的整体投资信心由正转负,根据《中国数字营销趋势报告》,2025年中国营销市场的投资信心正式转向负面,企业营销投资预期增长率下滑至8%。另一方面,尽管56%的品牌主认为加大品牌建设是企业增长的最大机会,但在营销预算压力下,品牌仍优先选择高ROI的媒体投放和效果广告,导致品牌建设从主角沦为配角,甚至客串。

当前营销环境中,“二八效应”明显,80%的预算流向了投流广告,而品牌广告仅占20%左右,有时甚至低至10%。在“新三低”经济周期下,这种趋势预计将持续,品牌需做好从存量时代过渡到缩量时代的准备。

然而,即便大环境不容乐观,品牌仍有可为。在慢钱时代,虽然营销预算有限,但只要精准投放,仍可事半功倍。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了五大趋势性机会值得品牌重点关注:

首先是即时零售的崛起。随着“时间大于金钱”的观念深入人心,用户从等待快递转向等待外卖。京东外卖宣布对优质餐饮商家全额免佣,正式进军美团、饿了么的腹地,彰显了即时零售的火热。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8月,国内即时零售规模增速高达26.2%,远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网上零售额的增速。外卖用户规模达5.45亿,其中35岁以下年轻人占比72%,显示了即时零售的巨大潜力。

即时零售的两大趋势值得关注:一是送达速度的竞争进入毫秒级,前置仓概念卷土重来;二是客单价从低到高,除了餐饮刚需,应急、应需场景也迅速增长,高客单价的3C产品也开始在外卖平台上走俏。

其次是线下零售的局部复兴。随着线上流量成本上涨,品牌纷纷转向线下,寻求极致体验以打动消费者。珀莱雅、韩束等本土品牌率先行动,扩展实体店布局。线下渠道的复兴,不仅是因为线上流量内卷,更是因为用户对物理空间的渴望。胖东来、山姆等零售优等生的成功案例,为品牌提供了启示。

在新品打造方面,品牌需要从节点式爆品转向经典大单品。亚朵星球围绕“深度睡眠场景”打造大单品策略,白象则通过构建品类模型延长爆品的长尾效应。这些案例表明,大单品是品牌撬动增长杠杆的关键。

出海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也是品牌的重要选择。名创优品通过“内容产品+直营门店”战略,在海外市场取得显著成绩。中国企业出海已总结出八大模式,品牌可根据自身属性选择适合的道路。

最后,内容战略仍是增长的最大抓手。品牌需聚焦于消费者的“内心”需求,打造人心红利。种草营销、文娱营销、体验营销和AI营销将成为2025年的主流趋势。种草营销将更加细分,情绪种草、玄学种草等将成为热门;文娱营销将借助优质内容和全民讨论带动IP营销繁荣;体验营销将回归线下,线下互动将成为打动消费者的关键;AI营销将全面渗透营销链路,为品牌降本增效带来划时代意义。

在开局之年,喜茶放弃数字增长游戏,专注于品牌内功提升;无印良品看好线下渠道复兴,这些动向为撕裂的营销人提供了积极的信号指引。品牌需要在追求增长的同时,回归长期主义价值,树立“品牌上帝”的信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