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白热化,比亚迪与吉利两大巨头之间的较量尤为引人注目。2月10日,比亚迪召开了一场盛大的智能化发布会,宣布其全系车型将搭载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市场的热烈反响。
比亚迪海鸥,这款定价仅7万元的小型车,也将配备名为“天神之眼 C”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支持高速NOA和自动泊车功能。这一举措无疑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选择,也推动了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
市场反应热烈,比亚迪4S店的客流量显著增加。据36氪走访了解,部分门店在周末的客流量甚至达到了年前的两倍,试驾智驾版本的客户络绎不绝。一位销售人员透露,智驾版本试驾车到店后,几乎全天都在路上进行试驾,试驾后的订单转化率高达60%-70%。
面对比亚迪的强势进攻,吉利迅速作出了反应,推出了两款低价新车——吉利银河L6 EM-i和L7 EM-i。这两款新车直指比亚迪的秦PLUS和宋PLUS系列,以“高配低价”的策略进行市场争夺。银河L6 EM-i起售价7.98万元,与秦PLUS DM-i智驾版价格相当;而L7 EM-i起售价11.58万元,比宋PLUS DM-i智驾版便宜了2万元。
尽管没有智能驾驶功能,但吉利银河的两款新车在配置上毫不逊色。14.6英寸的中控屏、通风加热按摩座椅、更大的屏幕以及8155芯片座舱等豪华配置,让这两款车在10-15万元价格区间内极具竞争力。吉利显然在用另一种方式诠释性价比,试图以此来打动消费者。
然而,这场较量背后折射出的是两家公司在智能化道路上的不同选择。比亚迪正通过技术平权来重构市场规则,将智能驾驶技术普及到更多车型上;而吉利,尽管早在2021年就开始组建智能驾驶自研团队,并扶持了多个智能驾驶供应商,但在新车宣传上,仍更侧重于彩电与大沙发等舒适配置。
吉利银河的两款新车在产品力上无疑是非常强的。以L7 EM-i探索+版为例,该车搭载了13.2英寸的中控屏和16.2英寸的副驾娱乐屏,还有带腿托的女王座椅,前排座椅加热通风按摩一应俱全。这些配置已经直追20万元级的车型,性价比极高。
不过,在驾驶体验上,吉利银河L6/L7 EM-i从之前的1.5T三档DHT变为了1.5L单档DHT,这一设计转变虽然降低了成本、优化了换挡顿挫感、提升了平顺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加速性能。不过,对于日常出行来说,这样的设计已经足够。
尽管吉利银河的两款新车在配置和价格上都极具竞争力,但面对比亚迪已经掀起的智能驾驶热潮,吉利似乎有些力不从心。比亚迪用冠军版、荣耀版的低价策略席卷市场后,整个车市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如今,智能驾驶已经成为决定车企销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比亚迪秦L的高速NOA和自动泊车功能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36氪试驾后发现,无论是上下匝道还是行进间的变道,秦L的智能驾驶系统都非常流畅;而自动泊车功能也极为丝滑,可以轻松应对绝大多数日常停车场景。
随着比亚迪、小鹏、问界、理想等品牌纷纷加大智能驾驶技术的投入和普及力度,2025年中国市场上配备智能驾驶功能的新车将呈现指数级增长。吉利银河的低价高配策略或许能固守一时,但长远来看,智能驾驶很可能成为购车的必选项。
吉利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市场有消息称,吉利将在3月初召开AI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宣布其新能源车型将全系搭载智能驾驶系统。对于吉利银河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能够在智能驾驶技术上迅速跟进,吉利银河将有望在市场上与比亚迪一较高下。
然而,吉利银河在销售网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银河分为A网和B网两个销售网络,但两网的在线上和线下都没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导致消费者经常会跑错门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选购的便利性。
相比之下,比亚迪的销售网络则更加完善。比亚迪在2024年就已经致力于将销售网络铺设到县一级别,这使得其能够更广泛地触达消费者。吉利银河如果想要在市场上与比亚迪竞争,除了产品出色以外,还需要在销售网络上做出更多努力。
智能驾驶技术的迭代和升级也需要庞大的数据支撑。比亚迪凭借庞大的销量基数,其智能驾驶能力将能够迅速成长。如果吉利不能在10-15万元级别车型上快速追赶智能驾驶技术,那么未来很有可能会被比亚迪等技术领先者甩在身后。
在这场智能化下半场的较量中,比亚迪和吉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市场竞争。比亚迪通过技术平权推动智能驾驶普及;而吉利则通过高配低价策略来固守市场份额。然而,无论哪种方式,最终都需要在市场上接受消费者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