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DeepSeek大热,蔚小理华米为何冷静旁观?汽车智能化另有路径?

   时间:2025-02-18 08:05:0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中国汽车行业中,DeepSeek的崛起引发了一阵波澜,不同车企对其态度各异,有的迅速行动,有的则持观望态度。

目前,已有超过二十家车企,包括比亚迪、吉利、东风、长城、极氪、智己等,宣布与DeepSeek实现深度融合。同时,斑马智行、亿咖通等车机服务商也加入了这一生态系统。从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不难看出,汽车企业对新技术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

然而,并非所有车企都急于拥抱DeepSeek。蔚来、小鹏、理想以及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并未出现在积极响应的名单中,特斯拉更是毫无动静。在行业全面拥抱人工智能的大潮中,这些企业的冷静态度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或许,在它们看来,汽车的智能化与是否采用DeepSeek并无必然联系。

不可否认,DeepSeek具备强大的能力,但其所需的计算资源同样惊人。以671B R1版为例,其需要近1300G的显存,这远远超出了PC、手机乃至汽车的端侧计算能力。若采用较小的蒸馏模型,其推理能力又会大打折扣。因此,仅仅将DeepSeek模型接入车机,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提升,反而可能增加用户的操作负担。

对于那些尚未融入DeepSeek的车企而言,它们或许正在等待一个更为成熟的时机。在它们看来,冷静对待新技术、谨慎决策是对用户负责的表现。事实上,这些车企在智能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理想的MindGPT、蔚来的NomiGPT以及小米的“小爱同学”、华为的“小艺”等智能助手,在功能上并不逊色于DeepSeek。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尝试与DeepSeek融合,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将为后来者提供宝贵的借鉴。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关注新技术的动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技术不落后的情况下,保持冷静的头脑,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对于车企而言,成为新技术的首批尝试者并非必要。以腾讯为例,尽管在新技术的采用上总是后发制人,但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依然遥遥领先。因此,集中精力为后续加入做好准备,才是赢得未来智能战争的关键。正如蔚来、小鹏、理想以及华为、小米等企业,它们虽然不是最早进入汽车行业的玩家,但凭借正确的时机和强大的实力,如今已经跟上了行业的步伐,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在汽车行业的智能化浪潮中,DeepSeek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它并非决定车企市场地位的关键因素。未来,谁将在汽车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