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腾讯AI新布局:元宝自研深度思考,微信却先迎DeepSeek入驻?

   时间:2025-02-18 09:57:3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25年的初春,中国AI领域迎来了一场重大变革,从全面拥抱ChatGPT式的AI,迅速转向了对DeepSeek大模型的热烈追捧。在这场变革中,腾讯无疑是最为积极的参与者之一。

据统计,截至2月17日,腾讯旗下至少有15款产品已经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这其中包括了元宝、微信、腾讯文档、QQ浏览器、QQ音乐、腾讯地图等热门应用。腾讯的这一系列动作,无疑为DeepSeek的火爆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腾讯与DeepSeek的“联姻”始于2月13日,当天,腾讯元宝悄然更新,宣布接入DeepSeek R1,正式迈入了DeepSeek的“朋友圈”。紧接着,2天后,微信搜一搜内测“AI搜索”新功能,其中“接入DeepSeek”再次引发了广泛关注。作为国内首家拥有自己大模型的互联网大厂,腾讯选择在自己当家产品中接入其他大模型,这一举动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随后,百度搜索和文心智能体平台也宣布将全面接入DeepSeek,至此,BAT(百度、阿里、腾讯)以及新BAT的字节跳动(Bytedance)已经全部接入了DeepSeek大模型。这一连串的动作,无疑展示了DeepSeek的强大吸引力。

然而,腾讯并未止步于此。2月17日,腾讯元宝开始上线自研的深度思考大模型混元T1。虽然目前仍在灰度测试阶段,但在元宝APP最新的更新日志中,混元T1已经被着重提及,被腾讯自称为“混元最强推理模型”,不仅更强而且更快。

据内测用户反馈,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混元T1确实比元宝版的DeepSeek R1更快,日常任务思考时间稳定在10秒左右,表现稳定。混元T1的信息源主要来自腾讯生态系统,手握“微信公众号”独家信息源一直是腾讯做AI搜索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令人好奇的是,就在混元T1推出的前两天,微信才刚刚宣布接入DeepSeek。同样主攻深度思考,腾讯为何会将微信这一流量入口“拱手相让”给其他大模型呢?这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

DeepSeek自发布以来,迅速走红,日活用户迅速超过GPT,7天内就完成了1亿用户的增长,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AI应用。DeepSeek的火爆,让国内用户第一次真正大规模地接触并了解了“深度思考”。在这种背景下,腾讯选择先通过接入DeepSeek R1建立用户对AI能力的评判标准,再推出自研模型混元T1进行对比验证。这种“借力打力”的策略,既可以快速填补能力缺口,同时观察市场需求和技术路线,为自研模型争取优化时间。

腾讯的核心竞争力一直在于其庞大的生态系统,如社交、游戏、内容、支付等,而非单一技术能力。因此,腾讯更擅长的是生态整合而非技术主导。在All in AI时代,腾讯面临“掉队”风险,但通过接入DeepSeek,腾讯能够以较低成本快速补齐AI能力,同时将资源集中在自身优势领域,如生态整合、场景落地等。

微信作为腾讯的当家产品,拥有社交、支付、内容、游戏等多个场景,这种生态优势使其无需急于推出自研大模型,而是可以通过外部合作快速验证AI技术的实用性。此前,腾讯也曾在当家产品中植入AI产品,但并未引起多大反响。而这次选择在应用内整合了DeepSeek的入口,却引发了广泛讨论。

对微信来说,接入DeepSeek更多是一种“过渡策略”,既满足了当下用户对AI能力的需求,又显著提升了微信用户对AI搜索的粘性。而对DeepSeek来说,这相当于把产品放进腾讯的“大商场”卖,虽然要“分钱”,但无需自己盖商场。这种“超级应用+开源模型”的组合,让我们看到了中国AI普及的曙光。

如今,随着DeepSeek的火爆,以及腾讯混元T1的推出,中国AI领域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腾讯以其独特的生态优势,成为了推动AI普惠的重要力量。各家公司各自发挥所长,共同推动AI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AI带来的便利。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