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当夕阳的余晖渐渐淡去,一架航班缓缓降落在停机坪上,乘客们有序地走出廊桥,踏上归途。此时,对于机务维修人员王利和他的团队来说,工作才刚刚开始。
王利,一位在海航技术(天津)航线维修中心工作了13年的老将,此时正手持手电筒,与同事一同对刚刚降落的飞机进行细致入微的“体检”。这项工作,业内称之为“放行”,是确保飞机安全起飞与降落的关键步骤。
在飞机的轰鸣声中,王利与同事绕机而行,手电筒的光束穿透夜色,照亮了他们检查的每一个角落。从机头到机尾,从机身到起落架,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王利解释说:“过站检查包括二十多项内容,我们要确保飞机各个部件都处于正常状态。”
王利蹲下身,仔细检查飞机轮胎的磨损情况。他指着轮胎上的痕迹说:“这样的磨损是常见的,但如果磨损过深,就需要更换轮胎了。”这样的目视检查,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发现潜在问题的重要手段。
随后,王利进入驾驶舱,拿起飞行记录本仔细查看。他解释说:“检查有严格的执行标准,不同的机型、机组人数和参照温度,所需的压力值都是不同的。”每完成一项检查,王利都会在工作单卡上签名确认。
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为飞机故障处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王利用手机将检查数据实时上传到数据库中,技术部门可以实时监控飞机的状态。海航技术(天津)航线维修中心还自主研发了飞机健康管理系统,全方位保障航班的安全运行。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紧张工作,当晚的经停飞机放行检查顺利完成。王利和同事们冻得满脸通红,但他们却毫无怨言。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关系到每一位乘客的安全,责任重大。
晚上七点,王利和同事们又开始了新的工作——对一架落地飞机进行航后检查。这次检查更为细致,需要三四个小时的时间,有时甚至要检查一百多项内容。除了目视检查外,还包括驾驶舱内的火警系统测试和应急灯光系统测试等。
三个小时后,航后检查工作圆满结束。王利和同事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休息室,等待给下一架飞机“体检”。对于王利来说,这样的工作节奏早已习以为常。他说:“节假日经常在机场值班,不能和家里人团聚,心里多少会有些遗憾。但每当看到乘客们平安踏上归途,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在王利和同事们的默默守护下,一架架飞机安全起降,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飞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