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关于高效制氢技术的重大突破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与北京大学组成的联合科研团队共同宣布。这项技术不仅实现了超长寿命的催化剂应用,还为低成本、大规模制氢开辟了新路径。
科研人员在面对催化剂稳定性这一长期存在的挑战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项解决方案。他们设计了一种特殊的保护层,通过在铂基催化剂表面覆盖稀土氧化物纳米覆盖层,形成了一个纳米级的“保护盾”。这一设计巧妙地覆盖了载体表面的多余位点,同时有效保护了关键的催化剂界面。
实验结果显示,在甲醇-水重整制氢反应中,这种新型催化剂不仅成功稳定工作了超过1000小时,还展现出了惊人的活性。具体而言,其催化转化数高达1500万以上,这一数据无疑为催化剂的稳定性与活性提供了新的标杆。
此次研究不仅突破了催化科学中的稳定性瓶颈,更重要的是,它首次在不牺牲催化剂活性的前提下,实现了高稳定性的界面催化剂设计。这一成就不仅为贵金属催化剂的低成本应用提供了可能,更为其在绿色能源、氢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