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近期发布的财报引发了广泛关注,其预计2024年营收将突破80亿美元大关,增长率高达22%,这一成绩不仅标志着中芯国际首次营收跨过80亿美元门槛,也彰显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全球纯晶圆代工企业的排名中,中芯国际紧随台积电之后,位列第二(若将三星纳入考量,则中芯国际位居第三,但与三星的份额差距已缩小至2-3个百分点)。这一成就无疑是对中芯国际近年来持续扩产、芯片产能大幅提升的肯定。
中芯国际的迅猛发展,离不开中国IC企业的鼎力支持。众多国内企业将原本流向海外的订单转至中芯国际,这不仅提高了中芯国际的产能利用率,也推动了其营收和市场份额的双重增长。而中芯国际也不负众望,通过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技术水平,确保了高质量的产品交付。
中芯国际等中国大陆晶圆厂的成本优势日益凸显,成为其在全球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之一。据机构报道,中国大陆晶圆厂在相同制程上的报价普遍低于台系、韩系厂商10-15%,这一价格优势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客户的青睐。许多海外客户开始将非敏感芯片的订单转向中国大陆晶圆厂,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中芯国际并未止步于此,今年将继续加大扩产力度,预计投入75亿美元,与去年持平。这一举措无疑将进一步提升中芯国际的产能和市场地位。与此同时,华虹、晶合集成等中国大陆晶圆厂也纷纷扩产、突破不断,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攀升。
随着中国大陆晶圆厂产能的不断增长和成本优势的持续扩大,全球晶圆厂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特别是在成熟芯片领域,中国大陆晶圆厂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价格战或许难以避免,但这也将促使全球晶圆厂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优化生产成本,以应对来自中国大陆的挑战。
面对中国大陆晶圆厂的强劲势头,台系、韩系厂商无疑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优势、避免被卷死,成为这些厂商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对于中国大陆企业而言,打价格战、卷倒友商或许并非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将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推向市场,为全球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