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春运的帷幕拉开,全国高速公路上新能源汽车的身影愈发频繁,日均行驶量已突破650万辆,较去年增长了60%。这一显著增长背后,是新能源汽车车主们对春运出行体验的积极反馈,特别是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数量的增加,有效缓解了以往充电排队的难题。
回想起几年前,新能源汽车在春运期间服务区排队充电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时充电难成为了长途驾驶新能源汽车的一大瓶颈。然而,今年的春运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这背后隐藏着科技创新的力量。
在福建省厦门市,为了保障春节期间绿色出行的需求,厦门供电公司引入了移动充电车。这些充电车如同灵活的“能量使者”,在东孚服务区等关键位置增设,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让充电车主动前来为车辆充电。据充电运营管理高级师康貌介绍,移动充电车不仅移动自由、灵活便捷,还整合了先进的电力存储与转换技术,能够快速为车辆补充电量,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
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山西省长治市青兰高速东阳关服务区的FlashBot能源机器人。这些小巧的机器人能够自动前往车辆附近提供充电服务,车主只需通过手机客户端发送充电请求,就能享受到如同“点外卖”般的便捷充电体验。FlashBot能源机器人不仅具备高容量的电池组,还支持快速充电技术,能够在半小时内将一辆新能源汽车的电量充至80%。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重庆和湖北等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体验也得到了显著提升。重庆的数字捷充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充电设备的运行效率,预测充电负荷,为车主提供精准的充电设施信息。而湖北则推出了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智慧“云监控”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视频监控服务,实时监控充电站状况,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液冷超充设备的广泛应用也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充电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西藏、辽宁和重庆等地,液冷超快充电桩已经部署在多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加油站。这些充电桩采用液冷技术,通过冷却液循环带走热量,实现更稳定、高效的充电。在西藏珠峰国家公园北大门停车场的珠峰超级充电站,20个车位上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同时充电,大大提升了充电效率。
最后,在青海乡村,“光储充”一体化停车场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新选择。这些停车场在顶部铺设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给充电桩使用,多余的电能还能被存储起来。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光储充”一体化停车场在春节期间热闹非凡,为周边城镇居民和外地游客提供了便捷、绿色的充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