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特斯拉Model Q谍照曝光,16万起售能否成为销量新引擎?

   时间:2025-02-18 13:30:3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25年的初春,汽车行业的平静被长安与比亚迪迅速掀起的“智能驾驶平民化”浪潮打破。这场竞争不再局限于技术的尖端突破,而是迅速向大规模普及迈进,智能驾驶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进千家万户。

作为智能驾驶领域的先行者,特斯拉面对这股新潮流,终于有所行动。据知名博主Joe Tegtmeyer透露,在特斯拉得州超级工厂的航拍视频中,一辆伪装严密的测试车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极有可能是特斯拉即将推出的最便宜车型——Model Q(代号Project Redwood)。这也是Model Q谍照的首次公开亮相。

从曝光的图片来看,Model Q的车身线条流畅,整体造型酷似“缩小版Model Y”,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网络上流传的消息称,特斯拉Model Q最快将在今年第一季度上市。作为特斯拉价格最为亲民的产品,Model Q进入国内市场后能否保持竞争力,成为推动特斯拉销量再上新台阶的关键?

回顾2024年,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交付了178.92万辆汽车,其中Model 3和Model Y占据了总销量的95.24%。尽管两款车型依然畅销,但特斯拉的年度交付量却首次出现了同比下滑,较2023年减少了约2万辆。这一变化,无疑与国内纯电动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密不可分。

特斯拉Model Y的市场地位依然稳固,但Model 3在纯电动轿车市场的销冠宝座已被小米SU7夺走。为了遏制销量下滑的趋势,特斯拉加快了入门级SUV——Model Q的推出步伐。

在特斯拉投资者关系负责人Travis Axelrod的投资者会议上,官方透露Model Q补贴后价格将低于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78万元),起售价可能落在2.5万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约18.15万元)。这一价格策略,无疑将进一步提升特斯拉的市场竞争力。

据独立投资银行Evercore分析师透露,Model Q作为一款紧凑型SUV,将搭载52kWh或75kWh的磷酸铁锂电池,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两种驱动形式,纯电续航里程约为402km。尽管这一续航里程在国内市场可能略显不足,但考虑到国产版车型通常会针对国内市场进行优化,国产版Model Q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预计会超过500km。

此前有分析师预测,为了降低成本,新车将不会配备玻璃天幕车顶。然而,从曝光的图片来看,这一预测并不准确,玻璃天幕车顶依然得以保留。

特斯拉国产版车型在售价方面已经是全球最低水平,国产版Model 3的起售价比美国市场便宜约2.3万元。因此,国产版Model Q的起售价有望在16万元至17万元之间。这一价格区间,使得Model Q在欧洲、北美等海外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然而,在中国市场,Model Q将面临来自极氪X、第二代AION V、大众ID.4等纯电动紧凑型SUV的激烈竞争。

在国内市场,消费者对于高配置、低补能成本的新能源SUV有着较高的需求。例如,比亚迪宋PLUS DM-i、乐道L60、深蓝S07等车型,都凭借高配置和低补能成本赢得了市场的青睐。相比之下,Model Q的配置水平可能难以与主流国产新能源SUV相抗衡。尽管Model Y的配置水平也不如其他竞品,但其畅销的原因在于25万级受众群体更愿意为品牌影响力买单。而15万级受众群体则更注重性价比和出行体验。

特斯拉的看家本领——完全自动驾驶技术FSD可能不会全系标配于Model Q。据Evercore分析师表示,FSD的加入将至少提高整车成本2000美元。这意味着,如果Model Q继续采用Model Y同款的辅助系统,消费者所需支付的价格可能会超出20万元。为了降低购车门槛,入门版Model Q甚至可能不提供FSD的选装。

随着小鹏、广汽埃安、广汽丰田、长安、比亚迪等车企将高阶智能驾驶的购车门槛下放到15万级别甚至更低,Model Q在“智价比”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消费者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搭载高阶智能驾驶的竞品,或者咬咬牙选择空间更大的Model Y。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特斯拉急需通过Model Q来提振业绩。马斯克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态度远比汽车产品本身更为激进。然而,特斯拉的最新智能驾驶技术尚未得到实质性应用,而国内品牌的技术实力也在不断提升。因此,Model 3和Model Y很难继续利用品牌知名度优势保持领先。

特斯拉为Model Q制定了一个高达400万辆的年产能计划,其中北美超级工厂将承担200万辆的产能,柏林和上海工厂则分别承担100万辆的产能。特斯拉今年的销量目标是增长20%~30%,相当于比去年高出36万辆至54万辆。这无疑是对Model Q销量表现的巨大期待。

然而,面对国内新能源市场的激烈竞争,Model Q的配置和硬实力可能并不足以支撑其在国内市场脱颖而出。特斯拉能否通过Model Q实现销量的新突破,还需拭目以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