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模块行业的领军企业新易盛(股票代码:300502.SZ)近日遭遇监管重锤,其实际控制人高光荣因违规减持及隐瞒一致行动关系,被中国证监会处以严厉处罚。根据公告,高光荣不仅被没收违法所得949.86万元,还被罚款2200万元,两项合计超过3150万元。
此次处罚的核心在于,高光荣通过家族信托2号账户实施的减持行为被监管层穿透式核查,发现存在违规操作。这也是新《证券法》实施以来,首例因家族信托信息披露违规而遭到顶格处罚的案件。高光荣设立的离岸家族信托在2023年一季度新易盛股价暴涨期间,精准减持了1.42%的股份,这一行为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
实际上,自2019年以来,高光荣已经通过多次减持套现近10亿元。特别是在2023年3月至4月期间,他通过家族信托2号账户和华泰证券账户合计转让了占新易盛总股本1.42%的股票,其中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的比例为0.42%,从而获得了上述违法所得。高光荣在持有新易盛股票期间,未如实向上市公司报告实际持股情况,导致新易盛连续三年的年报中股东信息存在虚假记载。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新易盛在年报中并未公开家族信托2号的具体架构,但从未公开的一致行动关系以及证监会的处罚结果来看,该信托的委托人很可能为高光荣或其近亲属。该信托在持票管理模式上采取了非一致行动结构,这种结构认定信托所持股票及其管理与信托的委托人实现了真实分立,因此家族信托与委托人之间不构成一致行动关系。这种结构原本具备“不合并计算”减持比例的监管套利空间,以及低位减持进入家族信托后再进行二次减持时的个税节约功能。
然而,此次证监会的处罚标志着利用家族信托非一致行动结构的减持“暗渠”时代已经落幕。高光荣的违规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因此,他为其违法行为付出了高额的代价。
高光荣的频繁减持和违规套现行为,也让他近年来塑造的“寒门逆袭”励志人设彻底崩塌。自2019年以来,随着新易盛股价的暴涨,高光荣多次减持套现,持股比例由13.76%减少至7.39%。特别是在2023年7月,他单次减持套现就达到了4.63亿元。新易盛的股价走势与高光荣的减持节奏高度同频,每当股价上涨时,他总能精准地减持套现。
高光荣的创业历程原本是一段励志故事。他出生于1969年,四川乐山人,22岁毕业于成都无线电机械学校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他从乐山无线电厂光通信分厂技术员起步,1998年创立了光通电子并出任CEO。2004年,他与人合伙成立了光盛通信,2008年光盛通信与易杰龙合并为新易盛。2016年,新易盛成功上市,高光荣也凭借26亿元的身家登上了《胡润百富榜》。然而,如今的境遇却让人唏嘘不已。
高光荣的案例再次提醒我们,资本市场的运作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任何试图通过违规操作来谋取私利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市场的惩罚。只有坚守合规底线,才能确保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