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商业银行逐步实施多元化平台经营战略,数字生活服务平台正成为金融服务领域的新焦点。易观千帆的最新研究显示,这些平台以信用卡服务为起点,正朝着平台化、智能化和深度交互的方向发展,旨在建立与用户的全面、深入和个性化连接。通过对2024年银行数字生活服务平台的全面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关键趋势和亮点。
首先,银行数字生活服务行业的活跃用户规模已达到约1.2亿,同比增长1.43%,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竞争依然激烈。月活跃用户超过1000万的平台,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弯道超车”潜力。这一趋势表明,银行正通过金融服务深化、场景生态扩展和精细化运营等手段,努力提升用户活跃度和价值转化。
其次,银行数字生活服务平台展现出明显的晨间效应,且平台定位差异逐渐转化为场景布局的差异化。在AI大模型和沉浸式交互技术的赋能下,这些平台正朝着精细化、个性化经营迈进。例如,工银e生活、掌上生活和阳光惠生活等平台,通过大卡片设计、智能推送和个性化运营策略,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和活跃度。
具体来看,掌上生活在活跃用户规模上领先,是唯一超过4000万体量的平台。而工银e生活则以30.93%的同比增幅位居榜首,这得益于其常态化的营销活动和功能服务的不断升级。阳光惠生活则通过打造“约惠”品牌效应和会员体系,实现了6.70%的月活同比增长。
在用户行为方面,银行数字生活服务平台呈现出明显的分时特征。上午是用户活跃的关键时段,而夜晚则因城市夜生活需求而保持一定的用户活跃度。不同平台在场景偏好上也存在差异,如工银e生活注重旅游和健康场景,而买单吧和浦大喜奔则更侧重于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和本地生活。
在版本迭代和运营方面,银行数字生活服务平台保持着稳健的更新节奏,并通过四大特征和三大路径不断提升综合化服务能力。这些特征包括推动数字普惠服务、打造智能至简产品、提升专属化运营能力和构建AI驱动的交互体验。三大路径则分别是数据驱动的经营、差异化经营和创新迭代的经营。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银行数字生活服务平台的运营模式。通过构建智能运营模式,平台能够提升活动的智能化、个性化程度和匹配精准性。工银e生活7.0版本就通过千人千面的首页运营和智能推送策略,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体验。
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应用的不断发展,银行数字生活服务平台将在智能交互和智能运营方面取得更多突破。平台将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智能交互方式,并通过精细化客群分层经营和个性化运营策略,进一步提升用户价值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