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近期发布的智能化战略,特别是其“天神之眼”技术,迅速吸引了媒体与网友的广泛关注。尽管距离这一技术的发布已过去一周,但关于“天神之眼”的讨论热度依然不减,众多网友对其量产情况、价格以及不同方案的性能存在诸多疑问。为了解答这些疑问,我们深入分析了官方资料,力求为大家提供一个更为详尽的理解。
首先,关于“天神之眼”是否发布即量产的问题,比亚迪给出了明确的答复。天神之眼C版本已经实现发布即量产,消费者到店即可试驾,甚至已有用户成功提车。而天神之眼A和B版本则已在仰望、腾势以及比亚迪的中高端车型中得到应用。
价格方面,比亚迪再次展现了其亲民的一面。天神之眼C版本全系智驾加配不加价,对消费者完全免费。这一举措得益于比亚迪的全栈自研和垂直整合能力,使其能够突破价格壁垒,以更低成本实现更高性能,推动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
在智驾实力上,比亚迪天神之眼方案基于整车智能的璇玑架构,采用端到端大模型架构,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其硬件投入和实际测试表现均得到了大量用户场景的验证。特别是24年12月,比亚迪天神之眼无图城市领航功能(CNOA)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通,进一步印证了其高阶智驾的实力。比亚迪还组织了“长江智行5000里”长测,从上海到宜宾,历经多种复杂路况,全程高速0接管,城区表现稳如“老司机”。
关于天神之眼A、B、C三个版本的区别,主要在于硬件配置和应用场景。天神之眼A版本,作为高阶智驾三激光版,主要应用于仰望品牌,拥有3颗激光雷达+5颗毫米波雷达+11颗摄像头的融合方案,能应对极其复杂的路况和场景。天神之眼B版本,高阶智驾激光版,则主要应用于腾势及比亚迪品牌,配备激光雷达+5颗毫米波雷达+11/12颗摄像头,在城市道路和高速等场景下的智能驾驶能力稳定。而天神之眼C版本,高阶智驾三目版,搭载在比亚迪品牌的首批21款车型上,覆盖7万级到20万级市场,配备“5R12V12U”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实现架构、传感器、算法、数据的四大领先。
比亚迪在智能化的下半场敢为人先,发布全民智驾战略,背后有着强大的数据支持、研发实力与规模化优势。目前,比亚迪已累计销售超过440万台搭载L2及以上驾驶辅助的车辆,每天新增训练里程达到7200万公里,构建起中国最大的车云数据库。同时,比亚迪拥有全球最大的研发工程师团队,其中智驾工程师超过5000名,可实现软硬件全栈自研。
依托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体系,比亚迪能够带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进一步加速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这一系列优势,为比亚迪在智能化的下半场竞争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