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人形机器人2025量产在即,国产产业链能否弯道超车?

   时间:2025-02-18 19:20:4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正从科幻电影中的幻想逐渐变为现实。自2013年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推出首款人形机器人Atlas以来,这一领域经历了十多年的探索与突破,如今已站在商业化的大门前。

人形机器人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它们具备模仿人类形态、实现与人工工具和环境无缝交互的能力。这种“通用性”使得人形机器人在复杂地形行走、精细化操作及情感化交互等方面展现出广泛应用前景,不仅能够替代重复性劳动,更有望重构生产力范式。据高盛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将达到380亿美元,出货量将达到140万台。

在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同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工信部将人形机器人定位为“颠覆性技术”,并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在政策的驱动下,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涌现出众多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一场国产化突围战正在悄然上演。在这场竞争中,中国企业不仅在核心部件上取得了突破,还在场景应用和开源生态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

在核心部件方面,国产人形机器人产业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长期以来,伺服电机、减速器、力矩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一直依赖进口,但近年来国内企业在这些领域开始撕开缺口。例如,江苏雷利推出的全系列关节电机方案在精度上接近日本产品,但价格却低了30%;长盈精密则与外企合作研发机器人精密零件,实现了小批量交付。

场景应用方面,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和人口规模为国产机器人产业提供了独特的试验场。以优必选为例,其Walker S系列人形机器人已进入汽车工厂执行质检任务,成功完成了车标及车灯毫米级精准质检等工作。这些场景不仅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还倒逼企业开发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人形机器人训练场景

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开源生态玩法也在逐步打破国外巨头的垄断。国家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的全球首款开源公版机“青龙”标志着中国在开源生态方面的积极探索。这种开源生态不仅有助于降低研发成本,还能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量产化的到来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宇树科技在其京东官方旗舰店上架的人形机器人产品迅速售罄,优必选也在多家车企和知名企业展开了人形机器人的实训合作。这些实践不仅为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