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固态电池何时能“压死”油车?技术难关与成本问题待解

   时间:2025-02-18 19:22:2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电动汽车领域,一个常被提及的话题是固态电池的出现或将彻底颠覆燃油车市场。这一观点近年来愈发盛行,众多消费者被引导认为,固态电池技术一旦成熟,燃油车将面临淘汰的命运。

确实,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一场技术革命正在悄然进行,而固态电池正是这场革命中的关键一环。不少企业已经投身于固态电池的研发,以期在未来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想象一下,如果电动汽车能够拥有超长续航、快速充电、零自燃风险以及超长使用寿命,这无疑将对燃油车构成巨大威胁。届时,消费者是否还会选择燃油车,确实值得深思。

从市场动向来看,各大企业对于固态电池的研发都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华为去年11月公布的固态电池专利,预示着其有望在未来实现超过1000公里的续航。同时,国内企业如奇瑞、东风也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国外企业如丰田、LG等,更是计划在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装车。

然而,尽管固态电池看似即将迎来突破,但实际上仍面临诸多挑战。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在近期的一次高峰论坛上表示,从目前全球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展来看,固态电池技术工艺尚未成熟,预计要到2027年前后才能实现小批量生产,距离大规模量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成本和技术是制约固态电池普及的两大关键因素。首先,成本方面,固态电池的材料成本远高于当前广泛使用的液态锂离子电池。在没有大规模量产的前提下,全固态电池的材料成本每瓦时超过2元,若制成100度的电池包,材料成本就高达20万元以上。再加上其他因素,一块固态电池的成本将突破30万元,这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显然难以承受。相比之下,液态锂离子电池的单体成本仅为每瓦时0.5元左右。

技术方面,固态电池领域存在多种技术路线,包括聚合物固态电池、氧化物固态电池和硫化物固态电池等。然而,这些技术路线都存在各自的问题。例如,聚合物固态电池在室温环境下的导电率较差,高温环境下稳定性降低;氧化物固态电池虽然稳定性较好,但电解质的导电率低,难以实现快速充电;硫化物固态电池虽然可塑性高,但成本高昂且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剧毒物质,量产难度极大。因此,尽管不少企业声称即将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装车,但实际上距离真正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确实推动了电池技术的革新,但要实现固态电池对燃油车的完全替代,显然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短期内,固态电池仍只存在于概念之中,取代燃油车或许还为时尚早。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