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自动驾驶领域迎来了新一轮的热议。年初,DeepSeek的惊艳亮相,将“AI无处不在”的理念深植人心;紧接着,比亚迪以“全标配、全免费”的姿态,强势引领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瞬间将自动驾驶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行业机构预测,随着更多自主车企效仿比亚迪的智能驾驶平等化战略,未来将有超过半数的新车配备高速NOA等智能驾驶功能,行业渗透率预计将攀升至37%至42%,整个产业呈现出高度的繁荣景象。特别是在DeepSeek等前沿AI算法的推动下,自动驾驶技术正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然而,在这股自动驾驶热潮背后,却隐藏着激烈的竞争与残酷的现实。近期,曾经的明星企业纵目科技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位于上海的纵目科技总部已人去楼空,公告栏上贴满了贷款到期通知和社保费催缴单,资金链断裂的迹象显露无遗。据报道,员工已被欠薪长达四个月,社保停缴,公司法人代表唐锐失联,IP地址显示在日本,其他高管同样下落不明,这一突发事件让整个行业为之震惊。
纵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作为自动驾驶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技术提供商,曾一度风光无限,与理想、赛力斯、长安、吉利、一汽、比亚迪、岚图等众多国内汽车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从2015年至2022年,纵目科技成功完成了从A轮到E轮的融资,估值一度超过90亿元,吸引了联想、小米、君联资本等众多资本巨头的投资。
2021年3月,小米产业基金向纵目科技投资了2.1亿元,持有其4.73%的股份,这也是雷军宣布造车后投资的首家相关企业。然而,如今的纵目科技却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纵目科技的衰败,首要原因在于领导层的决策失误,以及产品技术竞争力的不足。纵目科技起初以自动泊车技术起家,却盲目追求“一步到位”的完全自动驾驶路线。然而,市场已经证明,L4级自动驾驶技术难度巨大,研发投入高昂,商业化落地困难,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许多坚持这一路线的企业已经破产,包括通用旗下的Cruise和福特投资的Argo AI。
随着行业向渐进式路线发展,纵目科技未能跟上步伐,反而盲目押注移动充电机器人FlashBot业务,严重拖累了主业。2022年至2024年期间,纵目科技累计亏损超过15亿元,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在三次上市失败后,纵目科技彻底失去了投资人的信任,最终走向崩溃。
纵目科技的衰败,也是智能驾驶赛道残酷生存法则的必然结果。自动驾驶行业历来竞争激烈,过去数十年间经历了多轮洗牌,幸存率极低。如今,随着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对创业公司来说形势更加严峻。一方面,有远见和能力的主机厂已经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纵目科技就是典型的受害者。其前五大客户占据了公司绝大部分的收入,一旦失去这些大客户,公司将面临灭顶之灾。
另一方面,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成本、效率和规模成为竞争的关键要素。这意味着只有能够快速实现规模化应用并有效控制成本的大厂才能赢得市场。特别是在比亚迪将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溢价彻底消除后,预计将有更多企业难以维系。
目前,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程远未达到预期。业内专家认为,未来智能驾驶赛道将形成几家头部主机厂自研与几家头部供应商赋能其他车企的格局,“能够脱颖而出的必然是少数”。对于纵目科技的研发人员来说,或许早日离开,另寻高就才是明智之举。毕竟,自动驾驶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对人才的需求依然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