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的钟声敲响,一项旨在促进消费升级与绿色低碳发展的“两新”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推进,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该政策不仅涵盖了汽车、家电、数码产品等多个领域,还通过以旧换新的方式,有效激发了消费市场的潜力。
在此次政策中,汽车行业的更新补贴范围得到了显著扩大,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车也被纳入了报废更新的范畴。与此同时,家电产品的补贴种类也增加了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等四类产品,进一步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数码产品方面,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三类产品同样享受购新补贴,且消费者无需交回旧机即可直接享受优惠。
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介绍,为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以及数码产品等领域的实施细则,明确补贴标准和操作流程。这一举措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政策指引,也为企业参与政策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政策的推动下,消费市场的活力得到了全面激发。特别是在数码产品领域,由于政策加持,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成为了消费热点。数据显示,在“两新”政策实施期间,全国范围内有数百万名消费者申请了数码产品的购新补贴,各大电子产品门店的客流量也显著增加。
为了确保政策的持续发力,中央财政已预下达了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首批资金810亿元,用于支持各地政策的持续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还牵头直接向地方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这一政策的重视和支持。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还对操作流程进行了优化,以方便群众和企业受益。地方广泛开通了群众普遍知晓的办理渠道,减少了信息多头重复填报的情况。同时,政策还支持地方结合实际预拨部分资金,提高了资金清算效率,降低了企业的垫资压力。智能监管的加强也推动了机动车回收证明等凭证的电子化,减少了非必要的审批层级和环节。
“两新”政策不仅促进了消费升级,还彰显了绿色效应。2024年的数据显示,政策实施后全国新增了智能化社区废旧物资回收设施万余个,1级能效家电的销售额占比高达90%。政策还带来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据测算,2024年政策落地形成的节能量约28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300万吨。这一成果充分证明了“两新”政策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的积极作用。
对于如何进一步做好资源循环利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矫旭东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应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发展新质生产力,追求“绿色人民币”,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成为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有效路径。同时,还应加强便民利企措施,通过“互联网+回收”、企业逆向物流上门回收等方式方便消费者。在操作上,应加快推行“反向开票”,规范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税收秩序。在实施上,应坚持示范标准引领,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和企业,并对标国际标准进行制修订。还应加强多方协同联动,凝聚工作合力,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