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在量子计算领域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近日正式发布了其首款量子计算芯片——Majorana 1。这款芯片的诞生,标志着微软在量子计算研究上近二十年的辛勤耕耘终于开花结果。
据微软透露,Majorana 1的建造并非易事,它要求科学家们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物质状态——拓扑状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微软的量子芯片采用了八个拓扑量子比特,这些量子比特由半导体砷化铟和超导体铝精心打造而成。
在微软的官方博客中,公司详细阐述了开发这款芯片所面临的挑战。他们指出,找到合适的材料来创造奇异粒子及其相关的物质拓扑状态,是量子研究领域的一大难题,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其他类型的量子比特上的原因。为了攻克这一难关,微软的研究人员需要逐个原子地喷射材料,确保材料的完美排列。
微软技术研究员Krysta Svore在博客中表示:“讽刺的是,理解这些材料正是我们需要量子计算机的原因。因为它们的复杂性极高,传统方法难以解决。但有了量子计算机,我们就能够预测性能更好的材料,从而构建出超越现有规模的下一代量子计算机。”
关于Majorana 1的详细信息,也在《自然》杂志的一篇新论文中得到了全面阐述。量子计算机被视为解决传统计算机无法攻克难题的潜在利器。与传统计算机使用的只能开启或关闭的比特不同,量子计算机利用的是可以同时处于两种状态的量子比特。
在量子计算领域,微软并非孤军奋战。谷歌和IBM等科技巨头也开发了各自的量子处理器,而规模较小的公司如IonQ和Rigetti Computing也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不俗的进展。然而,微软对于Majorana 1的定位并非立即商用,而是将其作为朝着在芯片上实现一百万量子比特目标迈进的重要一步。
微软执行副总裁杰森·赞德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在谈论商业可靠性之前,我们希望先达到几百个量子比特的水平。”目前,微软正在美国制造Majorana 1的组件,并与国家实验室和大学合作开展相关研究。
尽管Majorana 1目前主要用于研究,但投资者们对量子计算的热情依然高涨。2024年,IonQ的股价上涨了237%,而Rigetti的股价更是飙升了近1500%。这两家公司在第三季度共创造了1480万美元的收入。微软在1月份发布的博客文章中宣布2025年为“量子准备之年”,进一步推动了股价的上涨。
通过Azure Quantum云服务,微软为开发人员提供了试验程序和算法的平台,并提供了访问IonQ和Rigetti芯片的机会。赞德表示,微软的量子芯片有望在2030年之前通过Azure上市。他强调说:“尽管很多人认为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几十年,但我们相信这可能只需要几年的时间。”
量子计算的发展并非孤立存在,它有望推动微软其他部门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业务。微软的人工智能业务年化营收已超过130亿美元,而量子计算机在训练人工智能模型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利用量子计算机,我们可以要求它发明新的分子和药物,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