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安徽省芜湖市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大科技投入等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迈上新台阶。在芜湖市一家知名车企的总装车间,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新能源汽车组装,现场一片繁忙景象。这幅生动的画面,记录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与此同时,在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的一家大型商场内,新能源汽车展示销售区人头攒动,顾客们纷纷咨询选购心仪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以其环保、节能、高效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沿用传统车险定价方式,新能源车险存在定价难、保费高等问题,导致部分险企不愿承保,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困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该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将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创新优化新能源车险供给,以更好地维护消费者权益。针对新能源车险保费高的问题,指导意见提出了多项措施。一方面,通过丰富商业车险产品,如推出“基本+变动”新能源车险组合产品,支持新能源网约车根据实际运营情况灵活投保,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优化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优化商业车险基准费率等政策举措,优化车险供给,使价格与风险更加匹配。
指导意见还提出了多项措施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保险赔付成本。包括丰富新能源汽车维修零部件供给渠道和类型,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通过技术开放,提升动力电池的维修经济性,并支持其自营或授权网络向社会销售“三电系统”配件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成本,进而降低车险保费。
为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险的效率和公平性,指导意见还提出了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新车上市时,将通过时速15公里的低速碰撞试验,对该车型损失状况和维修成本进行评估,并据此划分风险等级。车险费率将与风险等级挂钩,这将使车险费率结构更加优化,更加符合新能源汽车的实际风险情况。
在指导意见的推动下,财险行业也将为高赔付风险的新能源汽车提供线上化的便利投保窗口,有效实现愿保尽保。这一举措将有效解决部分新能源汽车投保难的问题,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投保服务。同时,指导意见还鼓励保险行业探索新能源汽车风险减量服务,通过车联网等技术实现风险的早识别、早预防、早管理,推动降低新能源车险风险水平。
新能源车险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保险、汽车、交通、贸易等多领域的共同发力。为了推动政策的有效落实,各方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压实责任。在研发制造方面,需优化生产设计,注重关键总成可维修性,提升车型安全性和维修经济性;在售后服务方面,需提升车辆维修标准化程度,增强维修能力和服务水平;在产业链协同方面,需支持向社会销售“三电系统”配件,通过维修技术信息公开支持第三方维修企业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