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终的临近,汽车市场迎来了一波热潮,各大汽车制造商纷纷加速生产,力求在最后关头冲刺年度销售目标。这股热潮背后,多重利好因素共同发力,其中,“两新”补贴政策的即将到期成为重要推手之一,促使消费者赶在截止日期前涌入市场。鉴于2025年春节提前至1月底,不少消费者选择提前购车,以备春节出行,进一步推动了12月的购车热潮。
步入2025年,主流汽车制造商迅速反应,通过新春特惠和补贴政策等措施,率先开启了新一年的市场竞争。然而,春节的提前也为年初的汽车市场带来了挑战。回顾2024年,国家推出的“两新”政策以及各地的“以旧换新”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第四季度,乘用车零售增速高达14%,市场活力四射。部分消费者为抓住政策优惠的尾巴,提前进行了车辆置换,这也对2025年初的市场需求产生了一定影响。
尽管如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在1月8日联合发布的2025年“两新”政策,为汽车市场带来了新的曙光。新政策不仅扩大了汽车报废更新的支持范围,还优化了汽车置换更新的补贴标准,例如将部分“国四”排放标准的车型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畴。这些举措预计将进一步激发国内汽车消费潜力,为2025年的汽车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在乘用车市场中,自主品牌的表现尤为抢眼。2024年12月,自主品牌车辆零售销量达到164万辆,同比增长32%,环比增长5%,市场份额高达59%,较去年同期提升了8.9个百分点。全年来看,自主品牌的累计市场份额已逼近60%,这主要得益于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出口市场的积极拓展。尤其是比亚迪、奇瑞、吉利等传统车企巨头,在转型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吉利汽车在第四季度凭借14.54万辆的销量,成功超越上汽通用五菱,跃居市场第二,进一步展示了自主品牌的崛起实力。
然而,车市格局在12月也出现了一些变化。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有所下滑,而合资品牌则实现了年末反弹。这可能与合资品牌在年末加大促销力度、推出优惠政策有关,同时也可能与部分自主品牌面临供应链紧张或产能调整问题有关。合资品牌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方面的持续进步,也为它们市场份额的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持。与此同时,SUV市场的热度持续升温,销量远超轿车,领先优势已扩大至14%以上。这反映了消费者对SUV车型空间宽敞、通过性强、实用性高的青睐程度不断加深。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自主品牌需要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实力上不断努力,同时优化供应链管理,以有效应对合资品牌的竞争压力。而合资品牌则需继续推进本土化战略,更加精准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SUV市场的持续升温也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如何在SUV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将成为各大汽车制造商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