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跑车近期在中国市场掀起了一场风波,起因于其采取的“更名+降价”策略。这一举动虽然高调宣告了其重返中国市场的决心,但却意外引发了广泛争议。
据悉,莲花跑车此举主要是基于市场逻辑的考量,意在通过拓宽价格带和降低起售价格门槛,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莲花中国总裁毛京波在致车主的一封信中明确表示,新款车型的推出旨在让更多用户体验到莲花品牌的魅力。然而,这一策略却遭遇了部分老用户的质疑。
官方数据显示,莲花跑车在2024年的全球销量为1.21万辆,其中中国市场占比25%,但月均销量仅为约250辆。面对比亚迪、理想、问界等本土品牌在30万-50万元价格区间的强势竞争,莲花跑车选择将ELETRE和EMEYA车型的售价下探至50万元级别,意图打破“小众超跑”的标签。
除了价格策略外,莲花跑车的命名风波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其新款车型被命名为“夏花”,源自“生如夏花之绚烂”的寓意,却因谐音“下滑”而遭到质疑。这一事件被视作超跑品牌本土化过程中的认知鸿沟,当机械情怀与东方诗意相遇,如何避免符号意义的扭曲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品牌方迅速停用争议名称,体现了对用户声音的倾听和重视。然而,这一命名风波也为莲花跑车乃至其他超跑品牌的本土化策略提供了更多的反思和借鉴。在未来的市场行动中,如何更好地结合本土文化因素与品牌精神,将成为品牌开拓市场的关键。
莲花跑车在国内的销量困境并非个例,而是超豪华品牌电动化转型的缩影。尽管其销量在2024年同比增长了70%,但净亏损却高达4.59亿美元。中国市场月销250辆的规模,难以支撑其35万辆的年产能野心。这种“增长不盈利”的状况,与电动化研发的高投入与市场教育的漫长周期密切相关。
为了应对当前的市场处境,莲花跑车试图通过降价来扩大基盘用户。然而,这一策略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当入门车型价格下探至50万元级别,与保时捷Macan、蔚来ET9等产品正面竞争时,如何平衡莲花的“超跑光环”与性价比之间的关系,将成为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尤其是在其2025年全球销量增长20%的目标中,中国市场需贡献25%-28%的份额,这无疑为其在国内市场的策略增加了压力。如何在电动化时代重新定义稀缺性,成为莲花跑车转型的核心矛盾。
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席卷而来的背景下,超豪华品牌既要面对技术平权的现实,又要守护百年积淀的精神图腾。莲花跑车如何在平衡二者关系的同时,重新回答“什么才是值得为LOGO支付的溢价”的问题,将成为其真正的考验。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仍期待莲花跑车能够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用车体验,并在市场上取得更好的销量和发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