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微软发布量子芯片与游戏AI,量子计算时代加速来临?概念股升温

   时间:2025-02-20 13:22:3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微软公司近期震撼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量子计算芯片“Majorana 1”已成功问世。这款芯片标志着微软在量子计算领域的重大突破,为未来的科技革命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微软透露,Majorana 1芯片在一张便签纸大小的硬件上集成了8个量子比特,这些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的基本单元。尽管目前该芯片主要用于解决数学问题以验证其可控性,但微软的工程师们对其未来充满信心,预计最终将能实现百万量子比特的集成。这一进展不仅展示了微软在量子计算技术上的成熟度,更为未来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分析人士指出,微软的这一成就表明,其工程师已成功构建了一个适用于量子计算的粒子系统,该系统未来有望应用于数据中心,并推动化学、医疗等多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微软的部分研究成果,被称为“拓扑导体”,已在《自然》期刊上发表。尽管目前尚难以确定Majorana 1芯片在开发更强大量子计算机中的核心作用,但微软及其竞争对手如IBM和谷歌正大力投资,致力于建设实用的量子系统。

微软执行副总裁Jason Zander表示:“科学家早在1937年就提出了相关理论,我们花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来验证它。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利用这一理论了。尽管很多人认为我们距离真正的量子计算还有几十年,但我们相信,这一天可能很快就会到来,也许只需几年时间。”

量子计算的突破性进展一直是科技界的热门话题,尽管这一领域的突破已被预测多年,但最近几个月的公告显示,量子计算正逐步走向实际应用。与传统计算机不同,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比特同时表示0和1的概率状态,从而能够同时计算多个可能性,解决传统计算机无法处理的问题。例如,Alphabet曾宣布其最新的量子芯片在5分钟内解决了一个传统计算机可能需要比宇宙年龄还长时间才能计算出来的问题。

然而,量子计算也面临着高错误率的挑战。量子比特的生成和电子控制需要在极低温度和无噪音环境下进行,任何多余的热量或声波都可能导致错误。微软则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利用Majorana准粒子来减少计算误差。这种方法最早由意大利物理学家Majorana在1930年代提出,微软认为,与其他方法相比,Majorana量子比特更稳定,不易受到比特翻转的影响。

为了隔离和控制Majorana准粒子,微软精心组装了一系列砷化铟材料,并将铝纳米线连接成H型结构。在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并受到磁场精确调控时,Majorana准粒子会在H型结构的四个端点形成,从而生成一个量子比特。该量子比特通过微波信号发出可读的0和1,且该结构可在芯片上重复部署,实现大规模集成。

尽管目前Majorana 1芯片仍处于研究阶段,并未通过Azure公有云提供给客户使用,但这一成就无疑是朝着单个芯片上实现百万量子比特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微软还在美国本土自行制造Majorana 1的组件,并与国家实验室和高校合作开展研究。

微软还发布了Muse AI模型,该模型能够理解并生成复杂的游戏序列,同时保持一致的物理规律和角色行为。这一技术突破得益于Xbox玩家和他们的游戏手柄提供的数据。通过观察长达七年的玩家操作记录,Muse实现了对三维空间中物体、角色和环境互动的实际理解,能够生成长达两分钟的连贯游戏序列。

微软的量子芯片和Muse AI的发布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网友们纷纷感叹科技发展之快,同时也对量子比特的不稳定性和量子计算的安全问题表示担忧。尽管量子计算距离走入人类日常生活还有一定距离,但其影响力已不容忽视,将进一步加速AI等领域的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