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DeepSeek时代来临:AI大厂分化,腾讯领跑,Kimi等如何应对?

   时间:2025-02-20 13:32:0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AI领域,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全球,焦点聚焦于一款名为DeepSeek-R1的多模态思考模型。这款由中国AI公司深度求索推出的模型,在1月20日横空出世,几乎同时,另一家中国公司月之暗面也发布了技术路径相似的Kimi K1.5模型。两家公司几乎同时独立发现了OpenAI o1推理模型的秘密,但故事的走向却大相径庭。

DeepSeek-R1迅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其影响力之大,甚至让业界惊呼“DeepSeek做空了美国”。微信指数数据显示,近30天内,DeepSeek的微信指数平均值高达5.9亿,峰值逼近10亿,远超同期其他AI模型如豆包和Kimi。这一数据不仅揭示了DeepSeek的火爆程度,也预示着AI领域的新风向。

面对DeepSeek的崛起,互联网大厂和AI初创公司纷纷作出反应。腾讯成为拥抱DeepSeek的代表之一,不仅宣布在微信中上线“AI搜索”功能,并灰度测试DeepSeek-R1模型,还在其终端应用腾讯元宝中接入了该模型。腾讯自研的深度思考大模型HunyuanT1也在腾讯元宝APP中上线测试。腾讯的这一系列动作,显示出其对DeepSeek技术的重视和战略考量。

然而,并非所有公司都选择了拥抱DeepSeek。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AI助手,作为国内AI助手类应用的佼佼者,在DeepSeek爆火后并未接入其模型。相反,字节跳动选择了坚持自研路线,对豆包大模型充满信心。尽管豆包的日活在DeepSeek的冲击下有所下滑,但字节跳动相信,豆包能够在不久的将来追赶上DeepSeek的水平。

与豆包类似,月之暗面旗下的Kimi智能助手也选择了自主道路。尽管Kimi K1.5模型与DeepSeek-R1同日发布,且技术路径相似,但Kimi并未接入DeepSeek模型。相反,Kimi在近期决定大幅收缩产品投放预算,专注于基础模型的优化和应用层机会的探索。这一转变显示出Kimi对技术突破的执着追求和对营销策略的深刻反思。

DeepSeek的崛起不仅引发了各大公司的不同反应,也促使整个AI领域进行集体反思。字节跳动CEO梁汝波认为,DeepSeek-R1的长链思考模式并非业界首创,但字节在跟进速度上不足。这一反思不仅适用于字节跳动,也适用于整个AI行业。在DeepSeek的推动下,AI厂商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技术路线和战略选择。

腾讯的转向尤为引人注目。过去,腾讯在AI大模型领域的战略被外界认为模糊且动作迟缓。但随着DeepSeek的接入和微信等核心产品的应用,腾讯一举扭转了这一形象。对于腾讯而言,无论是自研大模型还是外部模型,只要能达到跨越式的技术能力,便能通过整合快速验证AI技术的实用性。

与此同时,曾经的AI六小龙也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阶跃星辰、MiniMax选择拥抱DeepSeek模型;百川智能继续加注AI医疗赛道;零一万物则转向探索商用场景大模型能力的产业化落地。这些公司的不同选择,反映出AI领域在DeepSeek冲击下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在这场由DeepSeek引发的AI风暴中,各大厂商纷纷调整策略、聚焦技术攻坚。对于腾讯元宝们而言,接入DeepSeek并不等价于All in DeepSeek;对于豆包、Kimi们而言,不接入DeepSeek也不代表完全拒绝。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每个玩家都在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地,努力在AI时代中脱颖而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